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二【答案】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孔子主张贵贱有序,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孔子反对改革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宽刑薄赋,故B项排除;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地方郡国数量增加,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刺史制度,故C项正确;A项是加强皇权的,排除;BD项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排除。

  3.【答案】B。解析:由草堂诗圣可知是杜甫,由醉来天子不能呼勾画出李白那种我行我素、纵情诗酒的狂放与豪侠之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其词格固不高,但论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是因为柳永用晚唐律赋的笔调铺陈当时京城的承平气象,富丽风光。故选B。

  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可以看出交子的推广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故D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商业管理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赋税的征收,故B项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答案】A。解析:第①项应为保甲法的目的和作用,与题目中的信息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均未涉及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无法得出第④项的结论;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均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故②③两项的表述正确。排除含有第①项或第④项的BCD三项,故选A。

  6.【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元代,故A项错误;东汉晚期已成功的烧制出青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陶瓷业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玉米传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故C项错误;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故D项错误。

  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一条鞭法可知,明朝政府把田租、赋税、徭役等并入田亩中,主要按田亩数,征收白银完税。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明朝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的现象,一条鞭法是明朝税收政策的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

  8.【答案】B。解析:题干中实际上从这次海盗式的英中战争中取得实力的位移强国是俄国反映了俄国在战争中得到了巨大利益。结合所学可知,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而在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胁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故B项正确。俄国没有参与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取得实利的唯一强国是俄国不符,故CD两项错误。

  9.【答案】B。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割台运动,引发了《申报》的共鸣,得到了《申报》的公开支持,故B项正确;清廷避战自保是在甲午战争中,故A项错误;C项错在普遍,故错误;材料和三国干涉还辽无关,故D项错误。

  10.【答案】D。解析:洪仁玕著有《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符合社会发展和近代化,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抗击西方列强侵略,A错误;民主共和思想属于辛亥革命主张,B错误;C是魏源思想主张。

  11.【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理财主要是指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来求富,故选C;A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为了自强,排除;B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京师同文馆是属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排除。

  12.【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完成了种种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采用民国纪年,中山装的出现,握手礼的出现,剪辫放足的现象,故C正确;社会转型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含义是指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辛亥革命显然没有完成这个历史任务,A错误;改朝换代的说法不准确,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是中华民国,不再是封建王朝,B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封建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依旧存在,封建统治秩序没有被彻底颠覆,排除D。

  1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蒋介石认识到了日本的不断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的加深而把一些战略物资转移到西南以便抗战需要,即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对红军围剿以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问题,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把战略物资运到西南而非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处于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成立,一战开始于191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C三项排除。

  15.【答案】B。解析:由材料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可知,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比例并没有出现严重失调,故A错误;据题干时间提示1956年和内容可知,主要反映的是工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是一五计划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故B正确;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只是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C错误;材料与三大改造无关,排除。

  16.【答案】D。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双百方针正式提出是在1956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在1997年和1999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因此正确排列顺序是⑥③②①④⑤,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ABC项。

  17.【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古雅典官僚体制规模小,没有强大的专制势力,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形成了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ABC项与史实不符。

  1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成果,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两者之间斗争并没有因此而终止,表明在平民的斗争下,罗马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A正确;《十二铜表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B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C项罗马帝国表述错误,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

  19.【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618世纪,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新字。因而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等,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20.【答案】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生产组织领域出现垄断组织,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选择A正确。其他组合错误。

  21.【答案】A。解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是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常说,故①错误;孟德斯鸠提出系统的三权分立学说,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奠基人,故②错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思想,故③正确;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故④项正确。故排除BCD,选A。

  22.【答案】C。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的经济体制创新主要表现在苏联创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探索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故C符合题意;A错在了苏联一度超过美国,这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不是二者的共性,因为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市场的作用,故排除B;D错在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大下降,不符合史实,排除。

  23.【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历史课标规定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所以本题选C。

  24.【答案】D。解析:据材料历史不仅是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与材料无关,故A选项错误;《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上起周威烈王,下讫后周世宗,不能说明是所有人的历史,故B选项错误;《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古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双璧,也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主要记述人间过去之事实者也,符合材料,故D选项正确。

  25.【答案】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1)政治上,建立了皇帝制度,独揽全国军政大权。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统一法令。(3分)

  (2)经济上,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车轨,修建驰道。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3分)

  (3)思想上,书同文,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分)

  (4)军事上,修长城;组织移民。(1分)

  27.【参考答案】

  评价中学生历史手抄报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1)整体效果

  ①报纸名称是否能反映时代特征,而且生动、精辟。

  ②排版设计是否符合逻辑及美学,看上去很专业。

  ③版面尺寸是否符合报纸尺寸。(4分)

  (2)内容

  ①新闻社论,头版新闻是否具有真实、重要的历史性特征,所配社论是否有深度。

  ②照片图表是否与内容吻合,能多角度反映内容。

  ③标题是否有吸引力,内容是否具有可读性。若是地域性报纸,地方色彩是否比较浓郁。(4分)

  (3)史实,报纸中的所有内容是否都符合史实。(2分)

  28.【参考答案】

  (1)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设计时,要对一标多本下的教材,采取为我所用的态度,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5分)

  (2)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围绕模块特定的内容,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相关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相关史学研究新成果等进行整合,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意识的开发、创造、丰富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赖以拓展思维并实现和超越的坚实平台。(5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参考答案】

  (1)观点:孔孟儒学认为道德的核心是仁主张舍生取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宋明理学认为道德修养是治学做人的根本;强调修心。(4分)

  意义:有利于塑造理想人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4分)

  (2)特点:吸收基督教、古代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成果;注重道德与知识、思想情感的结合;强调理性和实践,崇尚自由、法治和契约精神。(3分)

  异同:

  同:都主张仁爱都注重道德的实践;都与情感相结合。(3分)

  异:中国更注重道德中铬铁的自我修养,重感性。西方更注重道德的社会意义,重理性。(2分)

  30.【参考答案】

  (1)教育叙事。(1分)教育叙事是教师把自己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和教育实践中所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的文本资料。既可以把它看作是进行教育研究的一种方法手段,也可以把它看作呈现教育研究成果的一种形式。教育叙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呈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3分)

  (2)它包括三方面的特点:

  ①教师应该叙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情。教育叙述所讲的故事应该是真实的,而且叙述者应该是故事中的主角或配角。

  ②教师应该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叙述自己的经历,强调情节,使叙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③教师应该写出自己对经历的感悟和反思,不一定追求提升到很高的理论水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初步想法。(每点4分,共12分)

  31.【参考答案】

  (1)首先历史课堂提问要坚持思维性和新颖性的原则。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是什么?为什么?什么启示?三个层面。该老师的提问仅仅停留在了是什么的层次,问题的思维性不足,老师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料或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探究活动认识历史规律,使得历史课堂学习流于表面。同时老师问题的新颖性也不足,提问方式及角度都很常规,不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5分)

  其次面对学生课堂中的突然发问,教师没有及时把握这一生成性资源,而是用简单的话语搪塞过去,说明这位教师的教学机智还不够成熟。同时这一消极的应对行为会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和历史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5分)

  (2)课堂中的突发状况实际是学生在学习中随机引发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生成性问题。面对生成性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积极的生成性资源,学生作答错误时教师不必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错误中的价值因素,通过追问或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偏,从中领悟新知。比如案例中的突发状况发生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针对刚才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进而引导学生对落后就要挨打的观点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2分)

  32.【参考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式导入。

  教师引导叙述回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提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年代发挥了积极作用,那么它能否使用于和平年代呢?顺势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复习式导入使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进而顺利过渡到本节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展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消极影响的史料提问学生,你们能从史料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与工人利益,造成了社会经济与政治危机。

  (二)内容

  在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后,教师组织学生探究,前后4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们5分钟时间,讨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商业以及分配方面等分析。

  通过小组代表的回答,教师总结归纳:

  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解除了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将这些企业以出租的方式交给原来的业主经营,并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制。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小组探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作用

  教师提问学生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俄有什么影响?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设计意图】史料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强调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作业:课下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设计意图】强调重点内容能强化学生的认识,同时对比异同更加符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比较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题: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二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