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社会学> 苏南与浙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苏南与浙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上传者:石岗
|
上传时间:2015-05-05
|
次下载

苏南与浙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苏南与浙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县域经济具有比较优势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苏南和浙北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都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走在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当我国进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后危机时代”,苏南和浙北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土地与能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小企业经营艰难等问题。探索如何利用区域经济优势与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实现苏南和浙北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 产业结构 发展路径 比较

苏南和浙北地区地理位置相邻,都处于长三角的核心区域,但因分属于江苏和浙江两省,在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浙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是具有特色产业集群的块状经济,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北地区通过小城镇建设与专业市场、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三位一体化,推动了县域经济市场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苏南县域经济能力的不断提升,明显得益于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在基本完成乡镇集体企业改制的基础上,通过加大对外招商引资、招才引资力度,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推动苏南县域经济开始由低向高的转变。苏锡常是苏南地区的核心区域,自然条件优越,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是我国商品粮的主要基地;而浙北地区主要是指杭嘉湖区域,也是经济圈中的核心区域之一。对苏锡常和杭嘉湖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的对比分析,能找出江浙两省长三角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差距或比较优势,对探索如何利用区域经济优势与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苏南与浙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三次产业结构是反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同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体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上。本文介绍了苏锡常和杭嘉湖地区县(市)三次产业结构及其近年来的变动情况,并对人均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江浙两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差距或比较优势。

(一)苏锡常与杭嘉湖地区县(市)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变动的比较分析

表1中的数据显示:2005年苏锡常地区9个县(市)中,一产比重最高的(金坛市)为9.3个百分点,最低的(昆山市)为1.4百分点,平均为4.4百分点;二产比重最高的(昆山市)为68.4百分点,最低的(金坛市)为52.4百分点,平均为61.2百分点;三产比重最高的(金坛市)为38.2百分点,最低的(昆

山市)为30.2百分点,平均为34.5百分点。杭嘉湖地区13个县(市)中,一产比重最高的(淳安县)为21.2百分点,最低的(平湖市、海宁市)为6.5百分点,平均为10.3百分点;二产比重最高的(海盐县)为67.9百分点,最低的(淳安县)为35.9百分点,平均为57.4百分点;三产比重最高的(淳安县)为42.9百分点,最低的(海盐县)为23.8百分点,平均为32.3百分点。从两地的比较来看,苏锡常地区县(市)三次产业结构要优于杭嘉湖区域县(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依平均值来分析,苏锡常地区9个县(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在5%以下(4.4%),二产比重60%(61.2%)以上,三产比重接近35%(34.5%),分别优于杭嘉湖区域13个县(市)三次产业结构平均值的5.9、3.8、2.3个百分点;从两地县(市)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的最高、最低值来分析,除浙北淳安县的三产比重高于苏南金坛市的三产比重4.7个百分点外,其余指标浙北都低于苏南。从个案来看,浙北、苏南县(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高的往往三产比重也较高,如2005年浙北的淳安县一产比重为21.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为42.9个百分点;苏南的金坛市一产比重为9.3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为38.2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中,各地可依据区域优势或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工业,也可以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为其提供市场条件与市场支持。

表2中的数据显示:经过5年的发展,苏锡常与杭嘉湖地区县(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但从两地的比较来看,一产、二产比重差距在缩小,三产比重差距在拉大。苏锡常地区9个县(市)的三产比重平均每年提升近0.7个百分点,而杭嘉湖地区13个县(市)的三产比重平均每年只提升0.3个百分点。这就反映出苏锡常地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速度快于杭嘉湖地区的县(市)。

从个案分析,苏锡常地区9个县(市)中,一产比重最低、二产比重最高的都是昆山市(分别为0.9、64.1个百分点),说明昆山市县域经济的发展依托地域优势,走上一条工业化到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杭嘉湖地区13个县(市)中,一产比重、三产比重最高的都是淳安县(分别为18.6、39.0个百分点),反映出在淳安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依据淳安的地域资源或地理优势,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来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从2005-2010年的发展来看,在昆山市的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继续下降的同时,二产比重5年中也下降了4.3个百分点,显示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二产比重上升到一定比例后就开始呈下降趋势,而三产比重将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在淳安县的经济发展中,5年来一产、三产比重分别下降2.4、2.9个百分点,反映出县域经济实力的提升必须借助工业的大力发展,工业化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路径。

(二)苏锡常与杭嘉湖县域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

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居民储蓄存款等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来看,苏锡常地区的9个县(市)普遍好于杭嘉湖地区的13个县(市),两地差距比较大的是人均生产总值指标和人均财政收入指标,苏锡常县域人均生产总值比杭嘉湖县域平均高出74.7%,最高比较高出97.5%,最

低比较高出116.8%;人均财政收入指标苏锡常县域比杭嘉湖县域平均高出74.2%,最高比较高出97.0%,最低比较高出107.2%;差距最小的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两地的差距为平均值指标高出18.3%,最高值指标高出2.4%,最低值指标高出58.5%;差距比较小的为人均居民储蓄存款指标,苏锡常县域比杭嘉湖县域平均高出26.2%,最高比较高出4.4%,最低比较高出121.3%。上述数据说明苏锡常地区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要高于杭嘉湖地区,但不同指标上的差距反映出苏锡常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在强县,杭嘉湖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在富民,如表3所示。

苏南与浙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

(一)苏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

苏锡常地区人口稠密,耕地有限,农业劳动力的过剩高达一半以上,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构成苏南农村较早兴办乡镇企业的内在动因;该地区集镇密集,受城市经济的辐射较强,交通运输便利,文化发达,对辐射有较强的接收能力;苏锡常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增加就业等途径设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走上一条将工业化与“三农”建设协调平衡发展之路。本文以江苏太仓为例剖析其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江苏太仓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通过充分挖掘港口、沿江、沿沪的区域地理资源,因地制宜制定特色沿江、沿沪与港口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初,该市及时把握浦东开发和长三角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型专业市场和各种软件园区,使服务外包、商务区等成为太仓市经济板块中的新兴产业,顺利实现二次产业转型。进入21世纪,江苏太仓进一步发挥紧沿长江和紧靠上海的独特优势,制定并实施沿江以港强市、沿沪接轨上海的“两沿”经济发展战略。太仓港既是太仓的一个优势资源,也是苏南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载体。太仓港的建设能吸引世界500强的企业如耐克、联合利华、西门子、BP、埃克森美孚等企业在太仓建厂;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国际市场和国际人才,接轨上海就是接轨国际市场,从而使太仓逐渐成为上海国际船运中心配套基地、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转移基地、上海自主创新扩散基地、上海现代服务业延伸基地和上海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太仓港以及沿沪的地理优势使得太仓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9年,江苏太仓的服务业增加值达230亿元,同比增长18.8%。大力发展和提升服务业是太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江苏太仓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一是能审时度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21世纪初,江苏太仓面对国家土地、信贷政策调整的新形势下,通过发挥经济园区的龙头作用和聚集效应,主动承接国际、国内资本的转移,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激活民资,以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突破。二是以产业化为趋势发展现代农业。江苏太仓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机制,以“城乡一体、现代农业、富民强村”三位一体的经营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开发集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业园,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在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构建以中心城区、重点集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为主的城乡空间

布局,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和人居创业环境,走均衡发展之路。

(二)浙北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

浙北的县域经济走的是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浙北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能理性地认识杭州、嘉兴、湖州和上海的战略关系,找准杭嘉湖在长三角区位中的战略定位,实施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在融入上海、服务上海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在当好配角的过程中争当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名角”。利用原有区域块状经济基础和区域优势资源,充分发掘与提升基础与优质资源,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本文以浙江安吉的“典型山区县域经济”为例剖析浙北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浙江安吉拥有的地理优势是山水,经济发展的出路也在于山水。安吉县域经济发展走的是从“生态资源化”到“资源经济化”再到“资源生态化”的发展之路。毛竹和白茶是安吉的两大优质资源,也是安吉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安吉人在“生态资源化”时期直接卖毛竹,在“资源经济化”时期卖竹制品,到1997年荣获“中国十大竹乡”后,安吉优势资源的开发进入了“资源生态化”时期,综合利用毛竹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使农民发家致富。毛竹从竹叶到竹根开发出7大系列近6000个产品,在开发产品的同时利用毛竹的生态功能,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服务业,着力打造长三角一流的休闲度假基地。安吉的另一优质资源是白茶,安吉人将白茶引种下山不断培育优质品种的同时,挖掘白茶文化,致力打造白茶品牌,2008年,安吉白茶同时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从此销售打开,价格也进一步提升。

浙江安吉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之路是生态建设。安吉充分利用当地的毛竹和白茶这一山区资源优势和美丽的山区风景,立足资源特色、产业特色和生态特色,政府因势利导,对传统产业(毛竹、白茶、椅子等)进行提档升级,对优势资源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提升产业竞争力;其次是通过大力发展以产业为支撑、以品牌为主导的区域经济,通过依托特色块状经济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区域品牌,再通过区域品牌做大做强区域特色经济,走一条建设“中国美丽乡村”、打造“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从而使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后工业时代”将得到巩固和加强。农业不仅是农民致富的产业,加工业发展的依托,而且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安吉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条把农业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认识其地位与作用,探究其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新思路。

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的建议

从苏南与浙北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来看,区位条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可忽略,它能加速或延缓县域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的存在状态及其变化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影响;发展基础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这些基本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小,特别是在商品生产能力极大提高,技术替代能力越来越强,资本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县域的区位状况、自然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基础等基本要素,已经不再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应进一步

明确县域产业的战略定位、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和加快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等高等要素,才是保持县域经济优势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发挥本地优势,明确县域产业的战略定位

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使整个区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能力,它是在一定的自然历史基础上经过演变而逐步形成的超越其他区域的能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区域很难通过模仿在短期内获得这种能力。长三角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明确自身在区域大环境中的地位和功能,根据县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资源、环境特点,从与区域周边大环境和国内外大环境的分析比较中,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近期发展的突破口以及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根据县域内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可利用的县域外资源)、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特点,以及国内外同类市场的需求,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互补性产业和产品作为县域的主导型产业(产品)发展方向,并引导县域内的中小企业共同为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奋斗。

(二)积极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分享长三角经济圈比较优势带来的利益

长三角区域内的县域经济作为长三角经济圈发展的一个节点,应依托上海这一区域内的核心城市,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分工,通过参与城市经济的合作及与周边县(市)的协调,通过组团式的发展和壮大来促进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城乡之间、县与县之间相互协调、互相包容、借助外力、弥补不足、共同发展才是明智之举。苏南、浙北发达的县域经济绝大多数是依靠与城市经济的合作、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形成的,只有参与合作与分工,才有机会创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县域才能在区域分工中分享比较优势带来的丰厚利益。

(三)鼓励中小企业向创新型转变,提升县域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

政府应鼓励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实施创新型转变,如对区域内的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可考虑给予加速折旧、税收减免优惠;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投资扶持等措施,推动集群内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促进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和社会化,推动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走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路子;为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金融和配套服务,缓解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中面临的资金矛盾。在转变发展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终端产品转变,产业层次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实现县域经济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校企合作,加快技术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长三角县域经济的发展在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中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技术型人才的不足也正制约着长三角区域经济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江浙沪企业急需的高级技师、中高级技工市场供应缺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