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中教育> 高考>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苏教版)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8: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苏教版)

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文化中的超越因素比世界上任何文化都少。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中国的知识阶层里纵有对世俗采取批判的态度,也只是用一个放在古代的被理想化了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士大夫阶层可以将对一般人来说是外在的人间关系内省化,格物致知出发,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士大夫阶层没有真正推翻按等级与层次做人的方式,只是透过内省的过程,给予它一个理论基础而已。

因此,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显然,这种由己而不是由人出发的为仁”,仍然是为了成全这个二人关系的。

这种情形,与站在自我的基地上超越外在的世俗关系的情形是不同的。后者的范例莫如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借娜拉说的:“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我首先是一个人。易卜生是具有新教文化背景的,因此才会产生个人可以超越世俗及为世俗所负累的旧自我的思想。

中国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他如果要作自我提升,也必须通过同样的渠道去进行,亦即用由内而外的致良知的方式,将这种世俗关系重新肯定一遍,并使之臻于完善。

当然,士大夫阶层的思潮中还有逃遁世俗的倾向,如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这种倾向到了道家的手里就变成了全面性的生活形态。然而,后者亦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其表现方式主要是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以及在艺术方面的灵感。至于道家思想的其他功能,退隐终南的仕宦之术,在不测的世道面前的明哲保身之术,在人情磁场中利吾身的阴谋术,则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节选自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删改)

1.下列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少有超越因素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没有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观念,也没有来世观念。

B.中国知识阶层只是用古代被理想化的人间关系来批判眼前的世俗关系。

C.中国文化中的个人只有进入世俗关系中才能成其为

D.道家具有独善其身的超脱飘逸状态和在艺术方面的灵感。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士大夫阶层的修身内省不仅没有产生超越世俗的自我,反而提供了个人等级与社会层次同构的理论基础。

B.孔子所谓为仁由己中的并非人格独立自足的个体,而是社会关系中的一员,与他人相互依存。

C.娜拉说我首先是一个人”,意味着她拥有超越世俗关系的纯粹人格,完全脱离了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

D.中国文化中自我的提升依然以外在的世俗关系为旨归,自我的完善程度与世俗关系的完善程度基本一致。

3.为什么说道家思想中逃遁世俗的倾向基本上是适应这个世界的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村落的消失,城市进程中的文化灾难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每天消失80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

如潮水般无法阻挡的城市化进程,让无数村庄成了只能回忆的碎片。人口的大量流动与迁徙,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与生活秩序,也毁坏了乡村社会的文化。那些散落在时代角落的村庄,可能成了大多数人的心灵皈依,却难以承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记忆中曾经有过的田园生活被异化,牢笼般的城市蜗居却成为人们必需的选择。农村的人盼着进城,小城市的人正在走向大城市。在这个急速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约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还有多少农村被遗忘,等着消失?似乎谁也说不清楚。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农村成了底层边缘的象征,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负担;能够看到的,是悲怆的农民工身后,那日渐荒凉、寂寞凋敝的村落,正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下消失。与之相伴的,还有留守儿童的无望与孤苦老人的无助,农民养老、教育、医疗的缺失和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

尽管现在政策对农村的倾斜前所未有,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依旧按照城市化经营的逻辑在运行。在合村并镇、集中居住的运动中,农民被上楼了,土地被商业开发了,熟人式、家园式的乡土文化模式,被替换成了陌生人式、个体式的城市文化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确如冯骥才所说,地方政府经营农村的运动,对村落造成的破坏十分严重。在有些地方,全县已经找不到一个有点历史厚重感的村落。在全国几乎所有城市都被拆毁一遍之后,乡村又在遭受同样的命运。

孟子曾说:“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乡土中国延续千年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而当原来村庄里的生活形态,被城市化的履带所碾碎,寄存在村落之上的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成了游魂野鬼。与此同时,将资源、人员集中起来的新农村乡镇建设,却以整个农村的公共服务的缺失来垫底。这不仅是现代化的时代之殇,更是一场空前的文化灾难。

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的农村,而且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我们对自己的民族过于不自信,一切都想连根拔起,但乡村是否真的就适合用全球化、现代化的模式来发展呢?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这片土地的根性呢?”这是《中国在梁庄》一书作者梁鸿的困惑,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进行的思考。

任何单向度的城市化都不可能取得永久性的成功,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实现均等,现代化能够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这才是时代不可逆转的取向。偌大的中国不可能没有农村,也不能没有农村。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

因为我们失去村落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流亡者。如今,这一抹浓郁的村落乡愁,已成了一种集体弥漫的时代情绪。不知道再过上几十年,历经村落逐渐消失的我们,该如何向后辈子孙去解释,那已经不复存在的村庄和田园?

村落不能消失,社会沿袭千年的传统不能被粉碎。这应是现代化进程中该保有的敬畏。我们应该让先人的气息能够在祖辈居住的村落上空徘徊,让社会能够自然地延续那些乡土中国的价值,延续那些属于自己的文明。

:①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老百姓无论埋葬或搬家都用不着背井离乡,在家乡同耕一块田地。

1.下列不属于村落的消失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灾难表现的一项是(  )

A.古人所说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场景被异化,人们被迫选择蜗居于城市。

B.因为城市毫无节制地迅速膨胀,农村的土地被一步步蚕食。

C.留守儿童的无望与孤苦老人的无助,农村自然环境的破坏,农村家庭的裂变。

D.在有些地方,全县已经找不到一个有点历史厚重感的村落。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村落消失的过程中,农村、农民逐渐被边缘化,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亟需解决。

B.我们现在采用的城市化模式折射出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C.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不能为了政绩而破坏村落有关的传统,这是应有的敬畏。

D.只有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均衡发展,尊重传统与现代,现代化才是不可逆的。

3.文中引用孟子的话:“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你如何看待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挂枝儿,是明清时代的流行歌曲。它的全盛时代在明清,可它的历史却与《诗经》《楚辞》一样古老。后人考证为渔娘曲的吴蔡讴”,大约就是吴歌的原生状态。它虽然发源于吴地的水上人家,可从陆机的《吴趋行》和谢灵运的《会吟行》来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称为清商乐”,为雅文化所吸收。它不仅以清丽委婉的吴音引人入胜,还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

同其他民族一样,汉族原本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唐代的踏歌,能在长安街上连唱带跳三天不息,这在白居易的诗中有很生动的描写。这种情况到宋代发生了改变。宋时,汉唐社会张扬的时代个性逐渐消失,人们从喜好劲歌狂舞而变得只能浅吟低唱。这种改变首先是因为理学兴起之后,崇天理、灭人欲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人们的思想受到极大钳制。与此同时,宗族规章制度的完备,对人们的行为又加强了约束。另外,戏曲的兴起,艺术形式的更新,人们兴趣的转移,对此也不无影响。不过,醉心歌舞的盛况虽然有所改变,但作为人们宣泄情感的音乐,其蓬勃的生命力,仍在民间积蓄、流传。在江南一带,就孕育出许多艺术精品。众所周知,名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就从这里发源。享誉世界的十大金曲,有两首在中国,这就是民间小调《茉莉花》与阿炳的《二泉映月》。这两首金曲都产生在江南,它们在江南真是家弦户诵。

吴歌大多为情歌。万历时期的挂枝儿,百分之九十的作品是倾诉私情的,其中尤以表达女性的情爱为最,表现出女性挣脱枷锁的强烈冲动。明朝是提倡妇女守节最严酷的时代,然而就在这禁锢最严的时期,从吴歌中迸发出女性要求自主择偶的别样声浪。这些女性不畏众议,不为利诱,敢于走出家门,出了事自己承担。在吴歌里,被封建礼教长期压抑的人性,终于喷薄而出。就连深锁寺院的尼姑、高龄的老妇,这些被禁锢最深的人群,都敢于冒人言之大不韪,为争取爱情亡命献身,这与正史宣扬的节烈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吴歌的形式传播于乡间里巷,为妇孺童叟津津乐道。这说明民间社会并不都受统治阶级意识的控制,理学家灭人欲的思想在这里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情喻事,是明清之际的时尚,吴歌中的一些情歌亦是如此。它们以情为由头,或抨击时政,或把官府作为嘲弄的对象。万历王朝的首辅沈一贯曾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扺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这种民间的异端言行,是对封建秩序和传统文化格局的抵制和消解。

可以说,正是这一腔充满质朴人生感受的吴歌,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哺育了明清之际的异端思潮,显示了人文意识的觉醒。

(摘编自刘志琴的《吴歌与人文启蒙——重识江南小调》)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歌产生的时间与《诗经》《楚辞》一样古老,它流传到明清时进入全盛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

B.“吴蔡讴清丽委婉,听起来引人入胜,于是,它在魏晋南北朝时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应酬唱和,成为一种社交礼仪。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钳制和完备的宗族规章制度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是汉唐张扬的时代个性在宋代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

D.产生于我国江南地区的民间小调《茉莉花》与阿炳的《二泉映月》,不仅在当地家弦户诵,即使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源于吴地水上人家的渔娘曲吴蔡讴”,一旦被改编为清商乐”,为雅文化所吸收,应该就不再具有原生吴歌的特点了。

B.汉族本来同其他民族一样能歌善舞,但从宋代开始,人们不能再像以前劲歌狂舞了,汉族的歌舞才能也逐渐不如其他民族了。

C.明代那些以大胆追求爱情为内容的吴歌被传播于乡间里巷并受到热烈欢迎,这说明民间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并不完全相同。

D.明清之际那些以情喻世的吴歌,作为不同于统治阶层的异端言行,对封建统治秩序和传统文化格局必然会构成一些威胁。

3.联系文本,谈谈吴歌的价值和意义。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活着的遗产——关于民间文化传承人(节选)

冯骥才

人类一边前进,一边把它创造的精神财富留在遗产里。这种遗产就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极其丰富和繁复,当代人共同认定的区分方式是分为两大类,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性的、静态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以物为载体的,它首要的价值是对远去的历史文化做确凿的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非物质的、无形的、活态的,以人为载体的;它依靠人的口传心授而世代相传,因此它是活着的历史,也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自觉地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就是传承人。他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角。在人类尚没有文化遗产的概念之时,广大民间各种世代相传的文化中,唱主角也是这些传承人。他们就是数千年来一直活跃在民间的歌手、乐师、画工、舞者、戏人、武师、绣娘、说书人、各类高明的工匠以及各种民俗的主持者与祭师。这是一种智慧超群者,才华在身,技艺高超,担负着民间众生的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黄土地上灿烂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现在他们身上,并靠着他们代代相传。有的一传数百年,有的衍续上千年。这样,他们的身上就承载着大量的历史讯息。特别是这些传承人自觉而严格地恪守着文化传统的种种规范与程式,所以往往他们的一个姿态、一种腔调、一些手法直通着远古。常常使我们穿越时光,置身于这一文化古朴的源头里,所以我们称民间文化为历史的活化石

传承人所传承的不仅是智慧、技艺和审美,更重要的是一代代先人们的生命情感,它叫我们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灵魂。这是一种用生命相传的文化,一种生命文化;它的意义是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替代的。

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可是当前人类的文明正由农耕文明向现代的工业和商业文明转型。工业和商业文明要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民间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它必然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和排斥,一部分被工业文明淘汰掉,一部分被商业文明转化为商品。这是全球性的问题,无论多么古老迷人的文化也得不到豁免权。我们所面临的这种转型又与急转弯式的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工业和商业文明几乎是横向地杀入到农耕社会中来。看上去,它更像一种文明的宰割。随着快速进行的乡镇农村的城市化,生活的现代化,原先固有的文化便被视为时代的弃物而撇在一边。在人们迟迟没有把农耕文明的创造当作遗产时,它们就已经支离破碎,大量地飘失与流散了。

其中最令人忧虑的是传承人的锐减。其原因,或是传承人年事已高甚至离世而去;或是无人承续,后继乏人;或是后人弃农经商,进城打工,改换身份等等,都致使传承线索的中断。这是今天我们深感中华大地的文化日渐稀薄甚至空洞的原故,也是我们要尽快认定和着力保护传承人的根由。

1.下列对传承人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承人是自觉地传承非物质的、无形的、活态的人类前进中创造的精神财富的遗产并担任传承文化遗产主角的人。

B.传承人智慧超群,才华在身,技艺高超。数千年来一直活跃在民间,并在民间各种世代相传的文化中唱主角。

C.传承人所传承的是叫我们直接、真切和活生生地感知到古老而未泯的生命文化,是一代代先人们的生命情感,其意义是物质文化遗产很难替代的。

D.传承人由于年事已高甚至离世而去,后继乏人,后人改换身份三方面的原因而锐减,导致传承线索的中断,致使中华大地的文化日渐稀薄甚至空洞。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的精神财富形成的文化遗产,目前通常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

B.静态的、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特性不同外,载体也不同。

C.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的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人类的文明正由农耕文明向现代的工业和商业文明转型中,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和排斥。

D.我们要尽快认定和着力保护民间文化传承人的主要原因是,民间文化传承人的锐减致使传承线索的中断。

3.根据文意回答,我们为什么称民间文化为历史的活化石’”?(不超过60)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宋诗选注·(节选)

钱钟书

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两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辣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地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被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出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的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许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上的整个方向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整体创作成就上看,作者认为宋诗虽不及唐诗,却在元、明、清诗之上。

B.宋人在唐诗面前学乖”“偷懒”,结果是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

C.明诗之所以不如宋诗,是因为它在学唐诗时学得外表十分相像却缺乏个性。

D.与明诗比,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就在于它的那一点学唐诗又不像唐诗之处。

2.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大幸”“大不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幸指的是唐代诗人给宋代诗人开拓了宽广的创作领域,“大不幸指的是宋代诗人无法在唐代诗人的基础上再去开拓。

B.宋代诗人有接受挑战的机会是大幸”,而在挑战中难以打破唐代诗人创造的记录,又是宋代诗人的大不幸

C.“大幸指的是宋代诗人以唐代诗人为榜样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大不幸是唐诗的超越之难和宋人因模仿和依赖产生了惰性。

D.能够模仿唐代诗人创作的作品是宋代诗人的大幸”,而唐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使宋人难以超越又是宋人的大不幸

3.(1)“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解释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具体含义。

 (2)作者认为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对宋诗评价,作者适当的比例感表现在哪里?

##


考点规范练八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1.D 解析:原文是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恰好说明中国文化有难得的有限的超越因素。

2.C 解析:原文在我是女儿和妻子之前”,说明C完全脱离了外在的社会角色和人伦关系错误。

3.①道家逃遁世俗的倾向并不能使个体在世俗中全面盛开,它只提供了有限的个人天地。道家思想中退隐终南”“明哲保身”“利吾身之术皆为求官而暂时抽身,其深层追求仍与世俗关系连在一起。

二、1.B 解析:B,不属于文化灾难,而是农村土地被蚕食的原因。

2.D 解析:唯有城市与农村的双向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现代化在尊重传统社会的基础上进行,才是不可逆转的取向。D项偷换概念。

3.价值观:安土重迁(不离故土);生活方式:共同耕作,相互帮扶。

评价示例:安土重迁体现了中国人浓重的乡土观念,保留了中国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安土重迁观念削弱,每个人可能成为精神的流浪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1.B 解析:在原文中,“‘吴蔡讴清丽委婉,听起来引人入胜并不是导致它在魏晋南北朝时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应酬唱和,成为一种社交礼仪的条件或原因。

2.A 解析;由原文后人考证为渔娘曲的吴蔡讴’,大约就是吴歌的原生状态可知,吴蔡讴不再具有原生吴歌的特点的说法错误。

3.①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②哺育了明清之际的异端思潮;③显示了人文意识的觉醒。

四、1.B 解析:A,偷换概念,从第3段得知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角”,不是文化遗产主角”;C,态度不明,从第4段得知其意义是不能替代的”,而不是很难替代的”;D,以偏概全,从第6段可以得知传承人锐减的原因不止三方面。

2.C 解析:C,以偏概全,从第5段得知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是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参考答案:民间文化的传承人自觉而严格地恪守着文化传统的种种规范与程式,常常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文化古朴的源头里。

解析:解答时结合第3段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简明的语言。

五、1.B 解析:“学乖是指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而非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

2.C 解析:从文中看,“大幸是指唐诗在风格意境等方面为宋人提供了榜样,“大不幸是指唐诗的疆域广阔,后人再开拓就很艰难,以及给宋人创作上提供了模仿和依赖的可能。ABD三项都存在着内容概括过于狭窄的问题。

3.(1)宋诗或是被贬得一无是处,或是被捧上了天。(2)可以夸奖宋诗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清诗的成就,但不可夸张、夸大它。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考情分析、参考书目、复习计划、备考建议、重难点、考点解析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行政管理专业课复习框架、复习计划、参考书目、重难点解析、真题考点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专业课参考书目、复习计划、复习框架、历年考点、重难点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指南、参考书目、重难点笔记、考点分析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管考研分数线、报考人数、报录比、参考书目、真题考点、重难点
[指南]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研究生入学考试]2010考研经济学人双语阅读汇总
2011年考研英语二试题(完整版)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介绍、就业分析、导师情况、重难点、考点分析
2016年北京大学考研软微资料829微观经济学和计算机基础之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大纲、考点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专业课参考书目、分数线、招生人数、历年考点、重难点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参考书目、分数线、招生人数、考试情况、历年考点、重难点
[精品]环保 39978
审计模拟试卷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专业信息、发展前景、专业课重难点、历年真题考点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参考书目、备考建议、专业课重难点、考点分析
地税:当日过户未完次日优先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复习计划、备考建议、重难点、考点解析
[指南]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专业课参考书目、复习计划、历年考点、专业课重难点
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词汇表2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备考建议、专业课复习参考书目、重难点、知识总结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参考书目、专业院系分析、就业指导、重难点
2003-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从战略图到平衡计分卡 分解步骤
考研英语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有效策略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院系信息、专业信息、导师情况、重难点、真题考点
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院介绍、考情分析、复习计划、备考指南、重难点笔记

网友关注视频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