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2015特岗教师招聘:语文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十三)

2015特岗教师招聘:语文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十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特岗教师待遇 1.花: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

  2.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3.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4.落花:伤春悲秋,青春易逝。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切无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色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在。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落红:红在诗词中常是花的代名词,指凋残之花。落红是春天即将离开的信号,也是美好事物转眼成空的象征,又是不幸者命运的写照。表现了无限的惋惜和无奈的感情。

  6.牡丹:富贵、美好(竞夸天下无双绝,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皮日休)。

  7.桃花:象征美人(人面桃花相映红)。

  8.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 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明徐渭《兰》。

  9.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以及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如: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 如: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10.梅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不屈不挠的品格。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言深。

  (1)只留清气满乾坤高风亮节的梅花形象

  王安石《梅花》诗中凌寒独自开一句,表现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赞美了梅花的秀雅气质,南宋陈亮的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葬,赞扬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元代杨维桢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枝独先天下春,歌颂了梅花凛然特立的气节;清代宋匡业的独立风前唯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表现了梅花超凡脱俗的神韵。

  (2)零落成泥辗作尘不遇于时的梅花形象

  刘克庄的《落梅》诗云:一片能叫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漂让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中表面上是在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自己生不逢时的叹惋,以及对那些屡遭贬嫡却坚贞不改的掮客骚人的由衷赞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力主抗金,却屡遭打击,最后被排挤出朝。零落成泥辗作尘,是他不遇于时的祝贺结局。

  (3)一树梅花一放翁人梅合一的梅花形象

  陆游《卜算子咏梅》,词题虽为咏梅。但词人着力表现的不是眼中之梅而是心中之梅,梅花形象是词人自我的一种折射。词中,词人和梅花已经合二为一了。林和靖《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语意双关,它不仅是梅花幽姿绝尘的写照,也是诗人神韵仙骨的化身。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

  (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如: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2)凌寒不屈的顽强。如: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如: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如: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如: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

  (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如: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如: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 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如:隋朝宫女侯夫人《春日看梅花(其二)》: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这天真二字既是诗人对梅花的高度评价,亦是诗人的自评。作者是孤芳自赏的佳人,同是天真,诗人与玉梅便是化而为一成高洁形象了。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满庭芳》的结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岁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如: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历代文人墨客对于梅花的高洁、孤芳自赏是肯定的,也是有其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所在的。

  (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如:张可久《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如: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作者笔下的古梅树花极少,但还是怕被冬日黄昏的蜜蜂知道,淡泊宁静的生活被破坏,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如:方岳《梦寻梅》: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 如:周密《疏影梅影》中词句:记梦回,纸帐残灯,瘦倚数枝清绝。宋人制造梅花纸帐,隐士好用,灯已烧残,正照纸帐上的几枝梅花瘦影上。这样的清幽生活也只堪隐者所享。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如:张雨《中吕.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蓬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诗中的的二字形容梅花在暮色中仍显得鲜明耀眼,把灰黄的茅舍也辉映得富有了神气。的在古代亦指女子脸上装饰的红点,《释名.释首饰》云:以丹注面曰的。傅成《镜赋》亦云:点双的以发姿。可见,梅花如美人颊上的艳艳红点,益发增添了梅花的美艳。如:张可久《黄钟.人月圆 雪中游虎丘》中云: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干。诗中真真指美女的容貌,见于《太平广记.画工》所载一张神画上的美女,名叫真真。 如:武元衡《赠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诗中麻衣如雪化用了《诗经.曹风.蜉蝣》中的句子,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可谓传神。 如:苏轼《定风波 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这是词的上片,开始便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因迟开而与桃杏同放。梅花生就冰清玉洁之姿,怎合姹紫嫣红之群?所以乔装改扮,尽显美姿丰神。 如:姜夔《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写王昭君的月夜归魂,给梅花形象增添了血肉。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化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佳人,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其实,本词共五个典故,五位女性,此处仅以二者为例)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如: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预示不久的将来春天也将到北方。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如:南朝民歌《西洲曲》:忆梅下西洲,者梅寄江北。 从此,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如: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和史诚这谢送张明叔梅台三种梅花》:殷勤手折遥相赠,不欲花前独举觞。继承了这一意象,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如: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来。张舜民:为岭北客飘流远,偷报东君信息回。香气轻于新酿熟,襟怀重似故人来。舟中莫问无兼有,急急呼儿觅酒杯。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如:《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里讲的是抛梅求婚的故事。在古代,梅常被视为媒合之果。《传疏》: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以起兴。 如:传说李清照丧夫后有一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后有一丧妻读书人对曰:杏林春暖第一家。二人情投意合,成为终身伴侣。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梅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

  (1)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2)杨亿《少年游》: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此处翠岭亦是指位于粤、赣交界处的梅岭,据传张九龄为相,令人开凿新路,沿途植梅,故有是称。

  (3)于是,梅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乡思。朱松在《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中便是如此。

  (4)由于梅树原产地广泛,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直至台湾省均有野生梅花。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在辛亥革命时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团结。

  (5)梅花的耐旱力相当强,畏涝,喜日晒,忘荫蔽。所以梅花永远站在高处,面向太阳,迎接光明。《红梅赞》便是因之而来。

  (6)梅性耐瘠薄,对各种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线虫的危害,喊少发生其他毁灭性的病虫害,而花芽分化甚易。故梅成为长寿树种,使人有鹤发童颜、枯木逢春之感。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小学英语单词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