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模拟卷-语文
上传者:刘现平|上传时间:2018-10-17|密次下载
2017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模拟卷-语文
2017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模拟卷-语文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教材选修部分提供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没有运用互文的是( )。
A.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B.《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C.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D.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1.【答案】B。解析:A、C、D采用了互文的修辞;B项是起兴托物,未采用互文的修辞。
2.在学习孟浩然的诗歌《春晓》的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分辨下列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与其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春水无风无浪,春天半雨半晴。红粉相随南浦晚,几含情。
C.楚山青,湘水渌,春风澹荡看不足。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答案】D。解析:A项是朱熹的《春日》,B项是唐代和凝的《春光好》;C项是李珣的《渔歌子》。前三项反映了春日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春天的色喜爱。D项是杜甫的《春望》,反映了祖国破碎的凄凉的景色,与题目中展现的欢快的气氛不同。
3.课堂上同学们针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展开了讨论,下面哪位同学的解释是错误的(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师,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从师。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完,结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鉴,欣赏。
3.【答案】D。解析:D项鉴字是意动用法,以为鉴。
4.高考冲刺时期,语文老师为了鼓舞学生的学习士气,写了几句诗句,下列不合语境的诗句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4.【答案】D。解析:D项表达的是消极悲观的思想,与题目不符。
5.某教师在跟学生讲授作品作品对应时,举了这样几个例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错误的一项是( )。
A.《旅夜书怀》杜甫唐代
B.《呼兰河传》萧红现代
C.《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
D.《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法国
5.【答案】D。解析:D项,简奥斯汀是英国小说家。
6.《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对这一概念阐述不正确的是( )。
A.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B.高中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D.通过语文课程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6.【答案】B。解析: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表述是这样的: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比初中的更高一层。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对这一概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侧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
B.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能力,侧重于审美能力的培养。
C.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侧重于探究能力的培养。
D.均衡的意思是尽量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达到同样的高度;个性的意思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发展学生的潜力。
7.【答案】D。解析:均衡的意思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而不是要求达到相等的水平。
8.《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对于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这一概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致力于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B.选修课程体现选择性,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个性化发展。
C.选择性也意味着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D.选修课程体现选择性,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而不体现其基础性。
8.【答案】D。解析:课标指出,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这一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
A.积累整合 B.感受鉴赏 C.思考领悟 D.应用拓展
9.【答案】A。解析:积累整合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1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这一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
A.积累整合 B.思考领悟 C.应用拓展 D.发现创新
10.【答案】B。解析:根据课标的表述,该点属于思考领悟。
11.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教师出示:金圣叹批水浒的图片,你认为这位老师的目的是什么?以下选项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B.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了解四大名著。
C.了解金圣叹对于水浒的态度。
D.通过金圣叹批水浒,引出批注式阅读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11.【答案】D。解析:A项,过于泛化,没有具体内容。B项,没有与教学进行联系。C项,没有联系本课的教学。故本题选D。
12.某位教师在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制定了一个教学目标是:学习诗歌的诵读方法,体会排比反复修辞的好处。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最符合这一教学目标的做法是( )。
A.让学生默读全诗,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B.让学生大声朗读,画出诗中相似的句子。
C.让学生自由阅读,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D.让学生进行赛读,用竖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12.【答案】B。解析:A项,侧重自主学习没有体现诵读和修辞。C项,目标中没有涉及理解情感。D项,只强调了诵读这一方面,忽略了修辞。故本题选B。
13.在诗歌的教学中,你认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是下列的哪一项( )。
A.诵读指导法。
B.炼字赏析法。
C.批注式阅读法。
D.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13.【答案】A。解析:A项,叶圣陶重新提出诵读法在学习诗歌当中的重要地位,本题是围绕学习诗歌当中的以读促悟这一理念展开的,故本题选A。
14.一位教师在教授《大堰河我的保姆》时,需要范读以下的小节: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堰河、新客、摸着、不安,应该重读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给自己带来的不适。
B.红漆雕花、金色的花纹、碾了三番,应该重读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给自己带来的不适。
C.啊、大堰河、哭、新客了,应该重读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给自己带来的不适。
D.家具、花纹、匾、白米的饭,应该重读以突出作者家的富足给自己带来的不适。
14.【答案】B。解析:B项,红漆雕花金色的花纹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油漆过安了火钵碾了三番等修饰语都应适当强调,以符合作者突出地主家庭富足这一意图。
15.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教学反思,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文在教学时缺少对于说明文语言严谨等特点的研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于作者提出的文法和可译性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设计其实是缺乏对于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引导,可以在研读部分适当的渗透,以及在作业的布置上有所体现。
对该反思分析正确的是( )。
A.体现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点。
B.体现了深入研读的可操作性。
C.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D.体现学科间融通的综合性学习。
15.【答案】A。解析:A项,语言文字运用主要体现在实践性上,题干中也有明确的体现,如作业的布置上有所体现,故本题选A。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16.阅读《故都的秋》教学实录(片段),回答问题。
师:那我们来想一想,这些平素让他魂牵梦萦的景色,现在到了故都,他为什么不着力的写,而只是匆匆的一笔带过,反而大写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呢?这是什么原因?如果是你,你会这样安排吗?
师:大家可以互相交流,借鉴一下别人的想法,看能不能对自己有所启发?想通了就说。
生1:我不会这样安排,但我觉得他的安排也有道理。我认为他是从秋味这个角度来写故都的秋的,而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更能表现秋味,它们是秋天的代表性景物,选择它们更有典型性。
生2:作者想从平凡中写出不平凡的味道来。
生3:作者从自己身边普通的事物来写对秋的感觉,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师:是呀。作品就是要引起共鸣的。陶然亭那些地方有些人不一定到过,我们中是不是有没有到过的?(学生中有点头的)所以,若你写了,大家不一定能和你沟通。很有道理。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生4:从细小的东西入手,细小的就这么有秋味,大处就更不用的说了。
生5:回到了故乡,会感到一草一木都是亲的,所以一草一木都渗透着秋味。
师:好,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但大家不知道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了没有。外地人听说咱们成都的是都江堰、杜甫草堂、乐山大佛等,但是不是只有到了这些地方才能感到我们成都的文化氛围,那种成都味呢?
生1:不是!成都的特色是蔓延在生活中的。
师:那同学们,要是让你们描写成都的味道,你们会从哪里着手描写呢?
生2::成都大街上,弥漫着火锅味的川普,路两旁琳琅的成都风味的小吃,还有大大小小的茶馆,哗啦啦的麻将声,都是成都独特的风味。
师:那同学们,如果老师提起北京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
生:故宫、天安门、长城
师:对,是北京的这些代表性的地方。那你去了之后呢?是不是非得到了这些地方才能感到那种京味呢?
生:不是。
师:我们在那小胡同里依旧能感觉到那种京韵京味,所以郁达夫没去之前想的和去了之后写的不一致,我们能够理解。这是一个方面。另外我们想,他所提到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些地方都是京都的名胜。这是历史留下来的外在的印痕,而外来人是最易注目的,那些渗透于骨髓里的传统神韵,却存在与北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游人如织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吵闹的、拥挤的。
师:是吵闹的、拥挤的。也就是说给人的感觉是暖的、热的。如果写这些地方,和我们本文的基调一致吗?吻合吗?
生:不吻合。
师:与本文的基调不吻合。所以,你看与本文的基调不吻合的作者就点到为止。再加上我们刚才说的那些原因,所以虽然让他魂牵梦萦,但作者只是匆匆的一笔带过,这就是围绕中心来选材,这样写就叫不蔓不枝。
16.问题: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0分)
16.【参考答案】
①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进而合作解决问题。对于故都景色的描写,作者的安排对于学生理解来说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教师能够很好的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采用类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者的感受,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的体会出作者对于故都深切的思念。
②教师能够把学法指导有机的渗透入教学中去,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解释相应而具体的自学方法,引导学生的自悟学法,同时又不失时机的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效的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充当了引导的角色,更多的情况下是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亲身去体会到作者描写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并在最后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在写作中采用这种不蔓不枝的方法,更好的突出情感。
阅读下列学生作品,回答17-18题。
稳中求胜
①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②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③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吭,稳中含刚,终虎门消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④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⑤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就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⑥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17.请找出③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⑤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指出。(8分)
17.【参考答案】
不卑不吭改为不卑不亢
虎门消烟改为虎门销烟
病句:只有这样就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改为: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18.指出该作文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2分)
18.【参考答案】
该文是一篇标准的议论文,结构布局严谨,论述详尽,对于名篇中的句子运用熟练,恰到好处。论点鲜明有力,言简意赅。先以设问的形式开篇,吊起读者的胃口,接着得出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的中心论点,接着稳扎稳打,从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步步推进,有例子,有分析,有推理,有总结,论证沉稳,不花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结尾回归开头,并将此结论扩而大之,升华了主旨。
三、教学设计题(本答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9-21题。
《逍遥游》(节选)
逍遥游
庄子
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课文介绍
《逍遥游》为人教版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为:《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是阐发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著名篇章。可以说《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纲领。就艺术特色来看,也可称为庄子的代表作。其文雄放、奇幻,足以显示庄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风格。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可见《逍遥游》在《庄子》一书中的重要性。
全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篇首到圣人无名,提出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无待,从而达到逍遥的境界。第二部分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进一步论证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第三部分从惠子谓庄子曰至篇末,归纳主题,指出逍遥游的最高境界。本篇课文节选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即从篇首至圣人无名。逍遥游的含义,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我国的抒情散文萌芽于先秦。在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都蕴涵着作者充沛的情感。其中,《庄子》最具抒情性,全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哲理抒情散文。汉代以后,抒情散文迅速发展,蔚为大观,出现了许多名篇佳制。在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抒情散文的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编选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包括了从先秦到唐代的作品,既有散体文,也有辞赋和骈文,很具有代表性。《归去来兮辞》表达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上的心情,叙写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滕王阁序》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情况,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情和不懈追求的凌云壮志。《逍遥游》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虽然富含哲理,却一点儿也不抽象枯燥,而是将深刻的哲理,融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陈情表》虽是给皇帝上的奏章,却因其中流露的强烈的天伦之情而感人肺腑。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学生情况
高二年级,班额50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19.根据以上材料,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依据。(20分)
19.【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课文,课内思考与讨论,分析物皆有所待,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真实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人思想的伟大,能从时代背景辩证理解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确立依据】
根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单元要求、本文内容与特点和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立了以上三维目标。
具体如下: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
(2)《逍遥游》是人教版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是《庄子》一书的纲领。其文雄放、奇幻,足以显示庄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风格。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本文虚实相生、纵横跌宕、错落有致、开阖有度、挥洒自如,确如李白所赞:开浩荡之奇言。虽然庄子追求的绝对自由的思想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关于庄子的思想也是众说纷纭、有待鉴别,但从其艺术特色上来说,庄子之文汪洋恣肆、浩淼奇警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一些创造性的艺 术创作方法还是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3)学生分析:本文是自读篇目,学生经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素养,因而需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教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本、解读文本。注意对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但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历来对其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自主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当介绍前人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对庄子的全貌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将重点放在艺术特点方面,如想象、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寓言的特色,浪漫主义色彩及汪洋恣肆的风格等。在诵读过程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和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为让学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把握和理解设定以上三维目标。
20.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
20.【参考答案】
教学方式:品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1)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
一说到庄子,我们就会想起庄生化蝶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并且在高一学习过他的《秋水》,对他的情况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
第二环节、正音、熟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句读、节奏和重音的掌握情况。
(2)明确字音:
鲲(kūn)鹏 抟(tun) 齐谐(xi) 坳(o)堂
迁徙(xǐ) 北冥(mnɡ) 夭阏() 沮(jǔ)丧
(3)教师范读。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环节、对照注释,理解内容
(1)借助于课文注释和字词典,理解课文内容。
(2)不理解的内容,同桌或前后位可小声讨论。
(3)集中处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教师注意引导。
第四环节、整体感知,掌握主旨
(1)庄子逍遥游的主旨是什么?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2)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什么境界?
(3)你对这样的境界有什么看法?提倡百家争鸣。
(4)试分析本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明确结构:
第一段写不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虽有大小的区别,但都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不是真正的逍遥。
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即小与大的区别。中心意思还是说明,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
第三段,指出不论是德才兼备的一般贤人还是更高境界的宋荣子和列子,都还是有所待的,都不是真正的逍遥,并最终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
明确论证方法:
赏析最后一段。
①作者分别列举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目的是要说明什么道理?
②是将作者列举的形象做一个分类比较。
③作者怎样连接这几部分内容?
明确: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通过这些否定性的句子,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积累文言知识
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奋发)志怪者也(志: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凭借)
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南飞)
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2)其?其?(表示选择,译为是呢?还是呢?)
第六环节、赏析语言:探讨鲲鹏的形象
(1)课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来描写鲲、鹏,找出有关语句。
明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鲲鹏是否达到了作者所推崇的逍遥游的境界?
(3)鲲鹏的形象在后世诗文中经常出现,试找出一些诗句。
第七环节、试比较庄子和孟子、韩非子作品中寓言
第八环节、小结
第九环节、作业
课外阅读庄子的作品,写一篇读书心得。
21.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研讨与练习】。(25分)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诵读课文,谈谈你对文中的想象的理解。
21.【参考答案】
设题意图:设计此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加强学生对想象描写的领悟。
活动方式:小组讨论
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6人为一小组,预习《逍遥游》疏通文意,查找庄子相关资料。
(2)请同学按组在原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含有想象、夸张、比喻的句子。反复诵读,归纳总结。
(3)老师PPT出示【研讨与练习】,请同学小组讨论对文中的想象的理解,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加强学生对想象描写的领悟。
(4)各小组展开研讨。用关键词表述探究结果,并准备口头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5)各小组到前后黑板板演本组成果(板书关键词句),并作口头阐述。
(6)异组点评。不仅点评结果,也点评概括的准确性、思考的角度、书写、口头表达等。
(7)老师适时点拨评价,提炼升华。明确:《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篇章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想象、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这篇文章看,庄子最主要的是想象了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这种境界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但庄子却通过种种具体形象的想象和创造来使想象的逍遥至境具体化甚至人格化。为了要描述这种想象的至境,让人们相信确有逍遥的境界,庄子展开具体的想象,先通过对许多具体形象和事例的想象和创造来说明天地万物皆有所待,步步深入到无待的境界。而这些具体的想象又具有独特的风格。
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寿之长,曰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曰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都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对应的,明说斥安鸟之小,暗指人的渺小。大如鲲鹏尚不能逍遥,何况渺小之人呢;写冥灵、大椿之长寿,也暗喻了人生短暂,连长寿之人彭祖也只能算小年。这种小知与大知、小年与大年的对比都是在想象中完成的。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作者否定争名夺利的世俗之人,追求逍遥,但自己也摆脱不掉人生的羁绊,在这种矛盾的情感之下,就借着这种大胆夸张的想象来寄寓自己的理想。
(8)出示孟子、韩非子散文中寓言部分,比较异同。再次体会庄子行文中想象背后的浪漫主义。
(9)齐读《逍遥游》。
以上是教师资格考试《2017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模拟卷-语文》,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教师资格模拟试题可查看查字典文档网-教师资格考试题库栏目。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 奥数1
- 调查表
- 五年级趣味数学竞赛题
- 短班阅读理解介绍
- 园博园寻宝合同
- 主题:707班寒假学习小组建立的一点想法
- 四年级英语学科知识竞赛
- 倾听——从一年级做起
-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1)
- 流水行船、追及问题典例
- 二年级 试题
- 小学语文知识竞赛活动方案
- 奥数 六年级 千份讲义 722 三帆中学数学班历次考试题3
- 小学奥林匹克大赛(四年级)
- 测评试卷1)
- 四年级还原问题(六)
- 二年级奥数23讲(举一反三)
- 拾回桥中学成功举办学生硬笔书法竞赛
- 第三期 心协 二三版 2
- 二年级上册聪明题
- 五年级英语学科知识竞赛
- 四年级期中
- 作图题妙解
- 小升初辅导03-数的运算
- 毛南小学五年级必读书目《寄小读者》测试
- 奥数2
- 2015汽车知识抢答赛复习题
- 邹圩镇马潭片区四年级巧答阅读竞赛试题
-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竞赛题
- 口 算 题
网友关注视频
-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精品推荐
-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含答案)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分类导航
- 互联网
- 电脑基础知识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 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
- .NET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Java
- SEO
- C/C++资料
- linux/Unix相关
- 手机开发
- UML理论/建模
- 并行计算/云计算
- 嵌入式开发
- windows相关
- 软件工程
- 管理信息系统
- 开发文档
- 图形图像
- 网络与通信
- 网络信息安全
- 电子支付
- Labview
- matlab
- 网络资源
- Python
- Delphi/Perl
- 评测
- Flash/Flex
- CSS/Script
- 计算机原理
- PHP资料
- 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
- Web服务
- 数据库
- Visual Basic
- 电子商务
- 服务器
- 搜索引擎优化
- 存储
- 架构
- 行业软件
- 人工智能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多媒体
- 软件测试
- 计算机硬件与维护
- 网站策划/UE
- 网页设计/UI
- 网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