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哲学> 长风破浪正当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长风破浪正当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长风破浪正当时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万俊人 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以及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伦理学首席专家召集人。主要从事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文化批评等研究,是我国著名的伦理学专家。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国家,是应有的国家伦理;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是应有的社会伦理;崇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是公民应有的美德伦理。

■中华文化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数不胜数,表现方式也丰富多彩,对于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借鉴作用。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修身教育的根本任务,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在核心价值观沐浴下健康成长。 ■特约撰稿 王如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关于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如何深入理解讲话的精神,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外化为每个人的行为规范呢?笔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我国著名伦理学家万俊人教授。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核心价值观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王如:习总书记说“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怎样理解这句话,如何理解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以及道德伦理之间的关系?

万俊人:核心价值观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柱,关乎社会的行为准则、品德规范、根本理想和民族的精神品格,贯通民族、国家、社会和全体国民的精神理想。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人与社会相处、人与国家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伦理学则是关于道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的行为准则和人际、群际、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了伦理学所要探究的全部内容。很难设想,如果每个公民严重缺乏甚至没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品质,如果社会严重缺乏甚至没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本秩序,我们如何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国家?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国家,国家怎么有能力去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又怎么会激发每个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美德精神呢?因此,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国家,是应有的国家伦理;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是应有的社会伦理;崇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是公民应有的美德伦理。儒家有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却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更高明,既能使人循规蹈矩,又能使人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法能治人但治不了人心,道德教化却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赞成儒家的这一主张,因为它与我们现在所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好契合。把立法治国与道德教化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够树立正确导向,完善法律约束,从而达到风清气正、长治久安的效果。

王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万俊人: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确立了我们国家的价值根本,绘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规范了我国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必将在全社会激起强烈共鸣,也必将在引领全国人们凝神聚力、攻坚克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巨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超越日本紧随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全世界赞叹不已。可是,也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十年来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确存在着相对滞后的状况,出现了三个“严重”情况:精神信仰严重缺失;伦理道德严重滑坡;社会风尚严重败坏。虽然我多次说“出现某种道德困境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结果,没有哪一个社会或国家可以幸免,关键是如何应对”,可是这三个“严重”情况,还是令国人瞪目,令世界瞪目! 那么,我们国家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转型期呢?十八大后,我国确定了从深度和广度上讲都前所未有的宏大改革,被外媒称为“近三十年来最大胆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计划”。因此,新华社刊文阐述今年“两会”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环境、安全等焦点议题时指出,2014年是中国改革的“元年”。为什么说2014年是改

革的“元年”?是因为去年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启动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改革的更高阶段,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在这个更高、更关键阶段的改革中,一定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一定要“啃硬骨头”,也一定会经过“深水险滩区”,复杂且充满了挑战。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中国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

我们怎样才能冲破阻力,啃下硬骨头,渡过深水险滩区而到达更高阶段改革胜利的彼岸呢?我的回答是: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因为历史和现实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换句话说,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也就意味着我国更高阶段的改革取得了成功;改革的成功反过来又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能够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同时对扭转我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亦即伦理道德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也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更非常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想起了杜甫的两句古诗,一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党的十八大高屋建瓴地概括并出台的这24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似一场“及时雨”;另一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当务之急,又要志在必得,必须“直挂云帆,”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抓下去。从这一点上说,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新归纳、提出新要求,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恰逢亟需,堪称“长风破浪正当时!”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王如:您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之中”,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道德养成可起到哪些作用?如何运用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培育和树立核心价值观呢?

万俊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人,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我们常说“每个人都生活在传统之中,”其实就是说生活在文化之中,传统就是过去形成的文化。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就浸淫在文化之中。文化无所不包,文化无处不在,文化看得见也看不见,摸得着也摸不着。这些文化和传统、习惯和习俗,都是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媒介,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被其引领、被其教化、被其束缚、被其影响,甚至被其洗脑。你所说的《三字经》,就是封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普及读本,也是中华民族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范例,至今还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忠孝节义,向善戒恶,都是我们中华民族融入血液骨髓的道德理念。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核心价值观体系,既有具体内涵,也有养成路线。其中,修身为这四件大事之首。何为修身?就是慎独、律己、克己复礼,修养一己之道德情操,勉以躬行实践,谓之修身。修身是一个人想立志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为天下栋梁之材的第一道门槛。己身道德不修养,情操不陶冶,私欲不约束,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古人家里常挂这样一副对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体现,上联是底线,不可突破,下联是目标,应当努力追求。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太多太多了,繁星满天,玑珠遍地,我们应当学习借鉴,汲取营养,运用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实践中去。

中华文化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数不胜数,表现方式也丰富多彩,对于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借鉴作用。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戏曲曲艺、包括宗教民俗等,都可以拿来主义,为我所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对泰山上的众多石刻大加赞赏,认为泰山石刻留存自封禅帝王、官宦贵人、文人墨客、黎民百姓之手。有关国家政治、民俗信仰、儒释道俗、天人合一、哲理情理、天文地理、自然风物,无所不包,博大精深。对于政治、经济、历史、民俗、文学、书法、美学、艺术、旅游诸方面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泰山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东方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举足轻重。从远古到现在,人类进步的脚步,都能在泰山上反映出踪迹,之所以如此,应归功于泰山石刻。泰山石刻是泰山文化的载体之一,它是在石头上书写的泰山文化、文字记载的泰山文化、客观的泰山文化,是泰山文化的核心。 我常常吟诵我家乡岳阳楼上刻着的范仲淹《岳阳楼记》末尾的一段话:“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我希望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都能以范仲淹为榜样,思想感情不因环境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有所改变,坚定不移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境界,积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的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要重视未成年人的修身教育

王如:人生成长起始于少年。《三字经》一开始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请您谈谈伦理道德建设如何从娃娃抓起,青少年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万俊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娃娃抓起,让青少年从小就自觉树立核心价值观,铭记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我们都知道古代少年孔融让梨的故事,也知道古代少年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古人对未成人的修身教育十分重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感人的故事流传至今。“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这个道理。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对今天的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修身教育呢?第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修身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第二,要广泛开展“中国梦”的学习和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努力学习、奋发有为,长大后报效祖国和人民;第三,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四,要加强学段、学科、教育教学环节、育人力量和阵地五个方面的统筹,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第五,要重视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总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修身教育的根本任务,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在核心价值观沐浴下健康成长,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在考进大学的学生,以古代的标准来衡量,都是刚过“及冠”(20岁男子)和“及笄”(15岁女子)之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

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和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的这一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易懂。在此,我想讲一个也许大家都知道的不幸故事,就是复旦高才生投毒杀害室友的悲惨故事。今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林森浩为什么要投毒杀害同为复旦大学研究生的室友黄洋呢?他在法庭上供述,黄洋曾戏称欲在即将到来的愚人节“整人”,便产生了整黄洋的念头,并由此实施投毒行为。他说,自己和黄洋关系一般,且无直接矛盾,只是彼此“有些看不惯”。因琐屑小事而毒杀同窗室友,这样的杀人动机令人费解,也令人对已经成年的林森浩难以理解。据说林森浩是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而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的,而且在读研阶段他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级别的学术论文。这样的“好”学生为什么会杀人呢?有人总结说是人格教育缺失的恶果。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完全正确的。我国社会普遍有一俊遮百丑的观念,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只要能考进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名牌大学,就是优秀人才,并且把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偷换成了技能教育,认为只要有音乐、体育等一技之长就是素质好,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忽视了人格的成长和培养。什么是人格的成长和培养?就是修身养性的教育。由于林森浩从小就缺失修身养性教育,所以他只是一个“半好”孩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来说,林森浩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扣错了,所以才有杀人和自身年纪轻轻就中途殒命的恶果。

那么,广大青年具体怎么做,才能不重蹈林森浩的覆辙、才能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呢?第一,要树立远大理想,自觉融入打造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第二,要始终爱岗敬业,在全面深入改革中建功立业;第三,要敢于主动担当,努力做深化改革的拥护者、支持者、参与者;第四,要锤炼过硬本领,加强学习钻研,成为可堪大用的创新者和栋梁之材;第五,要引领时代风尚,争当弘扬传统美德、彰显时代风尚的实践者、倡导者、引领者,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凝聚强大的正能量。总之,广大青年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和希望的那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自觉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建议广大青少年重读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因为现在重读这篇闳中肆外的文章,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自己虽然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但愿以《少年中国说》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们共勉。

(作者王如为季羡林基金会秘书长)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小学英语单词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