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历史学> 秦汉之际刘邦政权辨证

秦汉之际刘邦政权辨证

上传者:黄罡
|
上传时间:2015-05-07
|
次下载

秦汉之际刘邦政权辨证

楚汉之际史事辨证

【摘 要】秦汉之际是在继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一个大变革时期。而通过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最终取得政权。笔者在阅读《史记》、《汉书》的过程中针对其中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思考,得出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建立在基本史料的基础之上,与传统的认识略有不同,以求能从另一个角度为思考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一种思路。这段文字为篇首,作“引子”较好。摘要应是对文章点大意的归纳。

【关键词】怀王之约 关中 建都

一、“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背后的意义

怀王之约是秦汉之际极为重要的一个军事协定,这也是日后楚汉战争爆发极为重要的因素。这个协约也是刘邦关中政权合理性的法理依据。此条约原文见于《史记·高祖本纪》: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①

按照协约所言,入定关中则意味着可以继承秦国的政治遗产。这是基于战国七雄的基本格局上的唯一一次公开以军事盟约的形式而称王的机会,这其中涉及到一种战国王族模式的延续,这样说的原因在于:首先,盟约是在旧诸侯国复立的复杂环境下产生,这时称王的普遍原则大致依据战国传统王族政治的延续,以各国宗族后裔的身份来继承王位(燕国为例

③外),而此时距离六国被灭时间并不是很久,一种合乎传统的合法性便被确立起来,虽然此时的诸国君主并没有实际的作用,但是却担当起被灭国信仰重建的意义(作为楚地诸侯王

④的楚怀王名义上是各路诸侯的共主,也是楚地的王)。唯一空缺的便是秦地,“先入定关中

者王之”这句话的实际意义在于给予了各个反秦势力一个称王的机会。而我认为这其中的背景可以理解为传统六国后裔贵族对于新兴崛起的军功阶层(其社会声望、宗族势力远不及高等贵族)的一种拉拢以及一种平衡,而之后所要论述的刘邦先入定关中可以理解为对这样一个角色的承担。

另外从这就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既然“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协议,必然普遍适用于诸路反秦盟军,而怀王后来对于刘邦的军事安排明显背离了协约的普遍适用性:

《汉书·高帝纪》: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王歇,大破之。歇保钜鹿城,秦将王离围之。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

《汉书·高帝纪》: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②① 《史记》卷8《高祖本纪》,中华书局,xx年,第356页。(出版信息为出版社、年份即可,脚注末尾当有句号,下同)

② 陈苏镇在《春秋与汉道》中对于“承秦”问题在田余庆的《论张楚》提出“承秦立汉”的基础上进一步详加论述。详见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中华书局,2011年,第38页。

③ 有关六国复立的情况,在陈涉时期和怀王时期的诸侯王身份有所不同,其中陈涉时期诸侯王中陈涉以及其部将所建立的王政皆为平民,而怀王时期除了燕王仍由陈涉部将韩广担任以外,其余皆为六国旧王族。详见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78~82页。

④ 有关六国后裔在灭秦战争中复立的现象,田余庆在《论张楚》一文中从张楚之立为开端,引发“兴灭国,继绝世”的浪潮。详见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论张楚》,2011年,第25页。

北,请将莫利先入关。独羽怨秦破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卒不许羽,而遣沛公西收陈王、项梁散卒。①

从《汉书》“初”这一记载来看,“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在先,诸将莫利先入关,后来才有怀王与诸将的商议与安排。细致起来分析,个人认为从怀王诸老将的建议来看,诸将推选刘邦入定关中的动机是值得怀疑的。就当时的战争形势来看,章邯军还并没有被项羽击破,灭秦战争似乎并不顺利,刘邦也并不是各路反秦军中最具有实力的一支,诸将也并不认为入定关中是一件有利的事,而诸位老将竟然在秦军主力未被击破的前提下,建议怀王让刘邦入定关中。秦军主力毕竟在赵而且如果怀王早已决定让刘邦入定关中,那么这就不涉及什么“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问题。所以怀王有关怀王的战略决定在某种程度上必然是得到了刘邦与项羽的默许。

其次要解决上述这个问题必须要阐明怀王在刘邦和项羽之间的角色问题。怀王主要是由项氏家族扶持起来,在项梁死后,怀王也是在通过各种手段试图遏制项羽的势力。在派遣项羽北救赵国时,让宋义为上将,而项羽只是次将,这也明显与项羽特殊的身份不相符。而怀王让刘邦入定关中,普遍认为这是怀王意图让刘邦来钳制项氏势力。可我认为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就怀王本身来说他对于刘邦能入定关中究竟有多大的把握。既然不以入定关中为利,那么又怎么确保刘邦能在吞掉关中有实力与项羽对抗。《史记》记事时间往往错乱,个人认为当从《汉书》。从《汉书》“初”这一记载来看,“先入关中为王”的约定在先,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与刘邦争欲入关,后来才有怀王与诸将的商议与安排。从怀王的安排来看,显然有限制项羽的意图在内,怀王当早已不满项氏家族的控制,从北军统帅为宋义,项羽仅为次将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至于项羽为何服从了怀王的安排,可能与项羽复仇的情绪有关,或对沛公入关并不看好。也有学者怀疑项羽残暴这段对话是虚构粉饰。

在刘邦入关的过程中曾阻止赵将司马卬,也说明在当时准备入关的并不止他一人。(这点很好!)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当是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②

从司马卬意图进入关中,也跟进一步证明了怀王之约的时间至少应该在怀王决定让刘邦入定关中之前,所以才使得这个条约实际上是普遍适用的。而这说明了项羽也是条件去入关的,或者说他的势力是有机会渗透进关中的,但当时项羽并没有,这就证明了北救赵国的军事行动项羽的自觉占了很大部分。

那么在刘邦“意外地”入定关中后,项羽的地位问题就变得十分实际,斗争的对象从秦国自然转移到内部,而“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个偶然的机会使得刘邦摆脱了这种矛盾,而此时的项羽在灭秦战争中所取得的军功和名望以及实际实力要远远在怀王之上,传统的约束体制(诸侯王族模式)已经对于项羽诸侯实际盟主形象带来不挑战,为了打破固有模式,项羽不得不否认“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协约,并确立了新的分封原则。 ① 《汉书》卷1《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62年,第16页。对于《史记》与《汉书》在《高祖本纪》篇的异同问题,可参考《<史记·高祖本纪>与<汉书_高帝纪>比较研究——马班异同个案研究》,冯鑫,河北师范大学。班固根据《史记·楚汉之际月表》进行过进一步整理,而司马迁在时间线上的记述较为凌乱,有漏记现象,故有些以时间为线索的史料《汉书》较为全面,于是便采用《汉书》记述。在有关时间线索时,采用《汉书》叙事。在有关具体事件描述方面,采用《史记》叙事,并比较《汉书》加以补充。 ②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中华书局,359页

“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以伐秦。然身皮坚持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而亡之。”①

所以楚汉之际初的权力真空期间,项羽有意于承担盟主形象来改变旧有的以怀王为主体

②的王族复国体制,将一大批凭借军功的人物立为诸侯王,构建了以西楚为中心的十九国。

此外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刘邦在整个入定关中以及入蜀的过程中并没有携带自己的家属,直到了出蜀汉还定三秦后真正与项羽的矛盾正式形成,才慌忙到沛县迎接自己的亲属,在这个过程中还处处被项羽掣肘。

《汉书·高祖本纪》记载“九月,汉王遣将军薛鸥、王吸出武关,因王凌兵,从南阳迎太公、吕后于沛。楚闻之,发兵拒之阳夏,不得前。”③

这难道仅仅只是刘邦的战略失误吗?这个解释似乎十分牵强。也说明刘邦在战略的初期并没有计划会入定关中,至少可以认为没有此时顺利,能在短时间内灭亡秦国。或者其之内有隐情,但绝对不简单。这一点我认为就可以间接提示前面所说的有关刘邦与项羽有关怀王决定的默许,因为刘邦在西入关之始并没有明确的攻入关中的计划,只是随着时态的发展而随时变化,而可能项羽本人也并没有想到刘邦会如此顺利进入关中。(计划入关注应该是有的,不然也不会阻止别的诸侯入关,不过应该比预计的顺利)

所以说,怀王决定让刘邦入定关中很可能只是一个建议性的方针,不具有实际的约束性,真正这个条约是一个针对全国诸侯的广泛性条约,或者可以解释为怀王决定刘邦西入关中只是就楚国而言的选择,他们包括刘邦本人也没有意料到他自己能顺利入关,这也得益于项羽在北方战线上成功地牵制了秦军。而项羽决定救赵,很有可能也是夹杂着个人的情感因素,毕竟章邯军是杀死项梁的。李开元在《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中认为“怀王把西攻关中的任务给了刘邦,就等于把唯一合法称王的优先权给了刘邦。”④,我认为虽然说怀王为天下的盟主,但不能忽视的是“盟主”的约束力是否有那么强,怀王与诸将商量的结果“让刘邦入定关中”至少在刘邦真正入定关中之前并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强大的统一性。赵将司马卬的入关计划便是很好的例证。所以我认为“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协约普遍推行各路诸侯中,各路诸侯将领都有机会参与这次王位的争夺,只不过刘邦在这次权力的争夺中以特殊的机缘获得了胜利。客观上来说,怀王确实为刘邦创造了更好的机缘

而刘邦致胜的关键也在于利用了项羽毁约的名义,这带来的政治利益要远远超出他按约在秦地称王。首先,项羽毁约而以盟主的身份进行分封,这样一次论功封赏的问题在于并没有完全消除在各分封地的武装势力,这一批不满的势力也必然在此后楚汉争期间站在项羽的对立面上,与此同时,被他分封的诸侯在灭秦战争中有着不同的功绩,这些集团与项羽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但并不是铁板一块。其次,凭借怀王之约的刘邦在战争舆论方面占据优势,也标志着刘邦军团仍然是在楚体系之中,是对于怀王政权的继承与延续。这样也才使得刘邦集团王关中拥有了名义上的合法性。

② 《史记》卷8《高祖本纪》,中华书局,365页。 对于怀王时期的王政复兴以及项羽封建列国中各诸侯的身份变化,参考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80~84页。

③ 《汉书》卷1《高祖本纪》,中华书局,32页

④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3月,第130页

二、刘邦关中政权

史学界普遍认为,由于刘邦最早入定关中后采取一系列亲民政策,因此在他回到关中后,会得到秦民的大力支持,这也是他能取得楚汉战争的重要原因。但我认为在刘邦利用整个关中作为根据地的过程中,包含了他个人(这是一种植根于山东群体中的心理基础)很复杂的态度,基于这种态度,刘邦对于关中的利用效率也值得思考。

在刚刚入定关中的时候刘邦军为十万兵,这一批部队可以认为是刘邦最为信任并且是他的主力部队:

《史书·高祖本纪》:“汉王之国,项羽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①

而从汉中重新占领关中地后,关中地区也成为刘邦军队兵员的补充地。在刘邦以关中为根据地与项羽作战的过程中,见于《汉书》卷一《高祖本纪》的秦人随从作战的有三处:一、(汉三年正月)关中卒从军者,复家一岁。刘邦在入定关中后,面对于秦人的第一次征兵。

二、(汉三年)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传者悉诣军。之前汉军在彭城遭到了楚军的伏击,死亡甚多。三、(汉四年十一月)关中兵益出,而彭越、田横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此时的汉军仍不占优势,而且刘邦还负伤。就其具体分析,刘邦的第一次征关中兵,之前可以说做了很多的铺垫,来笼络秦人。而后面两次则是在汉军遭受重大损失,不得已才在关中大规模征兵。而且第二次征兵的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发现这些史料很好!征兵关中秦人当是和项羽对决时才有的举措)

而且在军中的秦人似乎并不能得到很好地重用并且不能被山东人所信任。(这点很好!) 《史记·灌婴传》:“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顾得大王左右善骑者附之。’”②

而在更多关键的时刻,正是由于诸侯军队的支持以及其他独立军团的兵员补充,才帮助刘邦集团顺利度过难关。如在刘邦兵败彭城后的九江王以及在包围项羽时的齐王韩信。所以说能够促使刘邦赢得楚汉战争的胜利的关键在于其他军团的支持,而并非单单来自于关中军。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讲,关中秦人对于刘邦的汉王政权来说更像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作为刘邦军团的作战资本,与此相对应的也会给刘邦政权带来威胁,这在后将进行讨论。

无论是之前的韩生还是后来的娄敬、张良,都认为关中土地富饶,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否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军团的粮草供应大部分均来自关中?我觉得这段时间内,首先一个问题是关中作为秦国的政治中心,秦国贵族的园囿以及秦国的离宫别院占据这大部分土地,这势必会影响到粮食的生产,这也正是刘邦入定关中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汉书·高帝纪》①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67页。此时的汉军构成仍然以关东之人为主,有关刘邦早期进入汉中时的兵员构成问题可参见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中华书局,2011年,第51页。在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陈苏镇认为汉军的士兵构成从以“关东之人”向“秦人为主”的过渡趋势。

② 《史记》卷九十五《灌婴传》,第2668页

十一月,立韩太尉信为韩王。韩王还归,都栎陽,使诸将略地,拔陇西。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缮治河上塞。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①《史记》中此条并没有有关于刘邦定都于栎陽的记载,可能班固根据《史记·楚汉之际月表》所补充。此外经历过项羽”西屠咸阳’也必然对关中的农业生产带来不影响。在汉三年,在关中地区甚至还爆发了饥荒。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这都是一些可观的因素。

《汉书·高帝纪》:(汉元年)留萧何收巴蜀租,给军食。②

《汉书·高帝纪》: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施恩德,赐民爵。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岁。③

其中明确说明了刘邦军团的粮草供应主要是依靠蜀汉地区。(这部分论述有理有据,我读书时也注意到这几条材料,楚汉战争中巴蜀地区其实是重要的后方供应地)

可以说至少在楚汉战争期间,关中地区在士兵以及粮草方面都无法给予刘邦很大的支持,至少不能算作他压制项羽的关键,这两个方面都需要其他的地区势力来做有效地补充。(军粮供应当面当以巴蜀为主,士兵方面补给虽是多元的,但个人认为关中地区仍然是重要的支援,如说支持不是很大,应该找到更充分的理由。)此一点我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史料方面有待整理。

除却刘邦政权依赖于观众为根据地,获得必要的支持外,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威胁感不得不重视。关中威胁的来源自然是源于秦灭六国整个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山东人对于关中人的复杂心态不言自喻。在以关中为中心的秦帝国统治的时间里,关中人与山东人之间的复杂心理状态也深刻影响着后来项羽与刘邦对于关中的态度,这是基于一种普遍心理状态下的不同行为表现。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吏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亡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重折辱秦吏卒。④

这种矛盾的关系一直贯穿秦政权的存在,由此而衍生出一种对于关中的仇恨心理,这也是源自对于秦人深深地恐惧。这是在当时一种极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也正是在这种极为不信任的心理状态下才导致了项籍最终坑杀秦军二十余万的惨剧。

正是在这种仇恨感以及威胁感的前提下,项籍才决定“西屠咸阳”、杀秦王子婴,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对于秦人势力的一种瓦解。而三分秦川,很有可能也是基于这种考虑。这一种威胁感是一直存在的,这也影响到了刘邦对于关中问题的认识。

而刘邦的态度也是包容在整个山东体系之中,在刘邦以关中为根据地的楚汉战争期间,秦地的将士并未能得到很好地重用。

《史记·灌婴传》:“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①

② 《汉书》卷一《高帝纪》,第33页。 《汉书》卷一《高帝纪》,第30页。

③ 《汉书》卷一《高帝纪》,第33页。

④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310页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小学英语单词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