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中教育> 高中语文> 高二语文精编早读材料2

高二语文精编早读材料2

上传者:行舟人
|
上传时间:2016-11-28
|
次下载

高二语文精编早读材料2

高二语文精编早读材料2

1

一、常见多音字

1.量 [liàng]度量衡、酒量、气量、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liáng]丈量、量地、量身高、量具、估量、掂量。

[liang]有些动词后的“量”读轻声:打量、思量(①考虑。②想念、记挂)

2.绿 [绿lǜ]绿色、碧绿、青山绿水、桃红柳绿、赤橙黄绿。

[绿lù]义同上,用于“绿林”(泛指聚集山林间的反抗官府或抢劫财物的集团)、“绿营”(清代的汉营)

3.处 [chǔ]穴居野处、处士;处于;相处、和平共处;处方;处治;处子、

[chù]处所、患处、心灵深处;长处、不当之处;人事处、问讯处。

4.据 [jù]据守、据有;据点;据事而论;单据、论据、票据、凭据。

[jū]拮据。

5.壳 [ké]贝壳儿、脑壳儿、鸡蛋壳儿、子弹壳儿、核桃壳儿。

[qiào]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二、易错成语

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2.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喻,使明白。

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1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三、诗文名句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美文赏读

更有尊严的病名

王周生

那天在医院候诊,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带自己的母亲看病。母亲文文静静,坐在医生面前。女儿向医生诉说母亲的病情:阿拉娘,早饭吃过就忘记了,东西放好转身就不记得了,煤气开了就不晓得去关,吊子烧坏脱好几只了……医生,侬看看伊,阿是老年痴呆症?

母亲嗫嚅着:我只不过,记性不好……

医生问了母亲一些问题,母亲很迟钝。医生开了单子让她做脑部CT。女儿接过单子并不急着走,忧心忡忡问医生:我妈妈到底是不是老年痴呆?医生不耐烦,说:是不是老年痴呆症,做了检查再说,下一个!

母亲站起来,满脸委屈,自言自语说:我不是痴呆……

看着这一幕,心里真是难过。当着病人的面,左一个“痴呆”,右一个“痴呆”,人生了病本就悲哀,还要接受一个让人自卑和羞耻的病名。我婆婆生前得的就是这个病,早年她是燕京大学毕业,先学物理后学医,何等聪明又何其优雅,怎能接受“老年痴呆”四个字!所以,只要药品说明书上有这四个字,她就拒绝吃药。为了婆婆的病,我查过许多医学书,包括译成中文的美国《默克诊疗手册》。我搞不懂,为什么西方的“阿尔茨海默症”到了我们这里,就译成“老年痴呆症”?这“痴呆”两字,足以打击病人的自尊,让他们感到自卑和无助,又怎能利于治疗?对于疾病的命名,我们为什么不能更人性化,更少歧视?

最早意识到译名问题的是邻国日本。据日本厚生省考证,“痴呆”一词最早出现在1927年日文词典上,是从英语单词dementia翻译过来。而1806年出现在英文牛津字典中的这个“dementia”疾病,在100年之后已被一位医生的名字替代。1906年,德国医生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在一个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位51岁女性患者的病历与解剖资料。这位病人丧失记忆,语言障碍,情绪不稳,判断力下降,渐渐卧床不起,最终因脏器衰竭死亡。经解剖,她的大脑因神经元缺失而萎缩,纤维化并有斑块堵塞。从此,医学界就用阿尔茨海默命名这种疾病。这种病不是简单的功能老化,有几十种疾病可以产生这些症状,其中年龄,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2004年,日本厚生省决定修改这一疾病名称。因为“痴呆”这一译名产生了消极的后果,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心理痛苦,不利于早期患者接受治疗。厚生省在网站上列出6个替代病名供网民选择,这6个候选替代病名为:认知症、认知障碍、遗忘症、记忆症、记忆障碍、阿尔茨海默综合征。除了这6个备选名称之外,网民也可以提供自己认为更合适的名称。更改疾病名称,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须得顾及历史、传统与现实。如果采用一个过于优美的语词替代“老年痴呆”,反而不能确切地表达疾病的实情,也不能给家属和护理人员传递科学的信息,无法使他们意识到所要面对的辛劳和付出。说到底,生这个病,真正痛苦的不是病人,而是身旁的亲人。日本厚生省要求网民考虑替代名称必须简洁易懂,不使病人感到受辱,不让病人心情变糟,又要与“痴呆”一词含义相近,避免产生认识与治疗上的混乱。

200412月,日本厚生省根据网民投票结果,正式将“痴呆症”改名为“认知症”,并决定在2005年日本保险制度中,把“认知症”作为法律用语正式使用。接着,2010年,我国香港地区经网上讨论,也将“老年痴呆症”改成“脑退化症”。

而我国台湾地区,这些年来,医生们也一直避免使用“老年痴呆”一词,他们在诊疗中使用“失智症”一词。

“老年痴呆症”到“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这一医学名词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世界在人性关怀上,正一步步往前推进,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向前推进呢?

曾经和几个医生讨论此事,大家觉得有必要,但并不感到紧迫。有的说,叫不叫“老年痴呆症”关系不大,关键在于治疗,再说,我们一个医院改有什么用?有的说,改名称是小事,如今治疗费用才是大事,病人为医药费愁死,你们文人却专注于改一个疾病名称!

这些医生说的不无道理。他们在医院里,每天打仗似的,遇到的都是生老病死,谈论的都是治疗费用与技术手段,我的这一想法,在他们看来显得十分奢侈。可是现在,中国人的寿命大大延长,发达国家经历了60年至100年时间才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只用了18年就已经跨入。我们无论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可是身旁“认知症”患者一天天增加,65岁以上人群,已达4%5%

“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心有不甘。诚然,与医保、医疗技术硬件相比,疾病改名或许并不急迫,可这不是“善小”,它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的人文水准。说到底,关注病人的尊严,就是关注生命的尊严,只有每个公民有了尊严,国家才有尊严。这些年,发达国家不仅将疾病命名更趋人性化,而且还非常关注对弱势群体的用词,比如“智障者奥运会”,如今叫“特殊人奥运会”。他们还在正式文件和公开场合摒弃了“老人”(older)这一用语,代之以“长者”(elder)的敬称。在对待老弱病残和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发达国家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事,值得我们借鉴。

如今,翻翻中文医学词典,触目惊心的不止“老年痴呆”一词,如“癫痫”,“红斑狼疮”、“易性癖”……这“癫”字,“狼”字,“癖”字,让病人备受刺激,早有医学工作者呼吁更改。中国的文字如此丰富,难道我们找不到既准确又人性化的词语来表达这些疾病吗?

行文至此,忽生疑虑:此类事,究竟归谁管?如今当官讲政绩,官员擅长形象工程,一座大桥,一幢摩天楼,一条铁路,一个医改方案……这改病名,算哪门子事?形象工程算得上吗?

还是打住。

(载2011-09-05 《文汇报》)

 

五、古诗文赏读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品读: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①。纵芭蕉、不雨也飕飕②。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 怕登楼。  年事③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④、客尚淹留。垂柳不萦⑤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 ①心上秋:合起来成一“愁”字。两句点明“愁”字来自惜别伤离。 ②飕飕:风雨声。这句是说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发出飕飕的秋声。 ③年事:往事。这两句是说往事如梦,似花落水流。 ④燕辞归: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雁南翔”。 客:作者自称。淹留:停留。 ⑤萦:旋绕。 裙带:指别去的女子。

 

【品评】 本词就眼前之景,抒离别之情。上片写离愁。诗人满怀愁绪,怕在月明之夜,登楼眺望。下片抒发别情。燕已归来,人却淹留他方。全词构思新颖别致,写得细腻入微。语言通俗浅近,颇似民歌小调。

 

【集评】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所以感伤之本,岂在蕉雨?妙妙。

王士禛《花草蒙拾》:“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滑稽之隽,与龙辅《闺怨》 诗:“得郎一人来,便可成仙去”,同是“子夜”变体。

张炎《词源》:此词疏快,不质实。

陈洵《海绡说词》:玉田不知梦窗,乃欲拈出此阕牵彼就我,无识者,群聚而和之, 遂使四明绝调,沉没几六百年,可叹!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首二句以“心上秋”合成“愁”字,犹古乐府之 “山上复有山”,合成征人之“出”字。金章宗之“二人土上坐”,皆藉字以传情,妙语也。“垂柳”二句与《好事近》“藕丝缆船”同意。 “明月”及“燕归”二句,虽诗词中恒径,而句则颇耐吟讽。张叔夏以“疏快”两字评之,殊当。

 

2

一、常见多音字

1.扛

[káng]扛枪、扛粮食、扛锄头。

[gāng]力能扛鼎。

2.横

[héng]纵横、横队;横冲直撞、横七竖八、老泪横流;横行霸道、横加干涉、横征暴敛;横竖撤捺:

[hèng]横话、横逆、蛮横、强横;横财、横祸、横死。

3.哄

[hōng]哄传、哄动、哄然大笑,哄抬物价;乱哄哄。

[hǒng]哄弄、哄骗、你别哄我;哄孩子、哄他睡觉。[hòng]起哄、一哄而散。

4.遗

[yí]遗漏、遗失、遗忘;路不拾遗、补遗;遗憾、遗产、不遗余力。

[wèi]遗之千金、遗大王书。

5.济

[jì]接济、济急、济穷、济世、接济、救济、扶困济贫;无济于事;和衷共济、同舟共济。

[jǐ]济南、济宁、济水;济济一堂、人才济济。

 

二、易错成语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道。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业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三、诗文名句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苏轼《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阬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庭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 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7.苏轼《惠州绝句》: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8.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9.陈辉《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四、美文赏读

读书的意义

俞平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仅有关联,是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而已。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的动机环境空气无不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位功名富贵,依目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要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的人一天一天的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稀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

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夜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不见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话。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拿来开玩笑的,若回答说不知道,那未免杀风景。纪回答得很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联。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近乎从前科举的办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工。严格说来,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的确立还遥遥无期。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就是国文程度显著地低落,别字广泛地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是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级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

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形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我们应如何欢喜惭愧,却不可有恃无恐。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论语》,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是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的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历史事实俱在,不容易否认的。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面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耸人听闻,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的人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或者不多罢。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已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了。

(选自《北大学者谈读书》

 

【读后随札】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望不见一只蝴蝶,谁说是鹁鸽箱里的生活,鹁鸽未必这样趣味干燥呢。秋天来了,记忆就轻轻提示道:“凄凄切切的秋虫又要响起来了。”可是一点影响也没有,邻舍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无论你靠着枕儿听,就着窗沿听,甚至贴着墙角听,总听不到秋虫的一丝声息。并不是被那些欢乐的劳困的宏大的清亮的声音掩没了,以致听不出来,乃是这里本没有秋虫这东西。阿,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

若是在鄙野的乡间,这时令满耳朵是虫声了。白天与夜间一样的安闲,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嫩绿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呢,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它们高,低,宏,轻,疾,缓,作,止,仿佛曾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所以这样地无可批评,踌躇满志。其实它们每一个都是神妙的乐师,众妙毕集,各抒灵趣,那有不成人间绝响的呢。

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但是这正是无尚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不独是旁人最欢喜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的麻麻的味道。这种味道在一方面是非常隽永的。

大概我们所蕲求的不在于某种味道,只要时时有点儿味道尝尝,就自诩为生活不空虚了。假若这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

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但这里并不是说愉快乐观是要不得的,清健的醒是不需求的,这汤是罪恶的,狂笑是魔道的,这里只说有味总比淡漠远胜罢了。

所以虫声终于是足系恋念的东西。又况劳人秋士独客思妇以外还有无量数的人,它们当然也是酷嗜味道的,当这凉意微逗的时候,谁能不忆起那美妙的秋之音乐。

可是没有,绝对没有!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秋虫早已避去唯恐不速了。而我们没有它们的翅膀与大腿,不能飞又不能跳,还是死守在这里。想到“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

(作于1923831日)

 

【读后随札】

《没有秋虫的地方》是叶圣陶先生20年代初的作品,作者以其精湛的艺术构思,质朴凝重的语言,倾吐了一个进步的热血青年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题目意蕴丰厚,文章味道隽永,读之耐人咀嚼,令人深思。

文章从环境的渲染起笔,着意营造一种冷漠无味的艺术氛围。“阶前看不见一茎绿草,窗外不见一只蝴蝶”,更令人悲哀的是,无论怎样倾听,都“听不到一丝的秋虫的声息”。这就暗示了“没有秋虫的地方”是一个没有生气、“趣味干燥”的地方;而这样的“不容留秋虫的地方!秋虫所不屑居留的地方”究竟是什么地方呢?作者所设置的这种凝重、深沉的悬念,在篇末终于有了答案。原来这种没有生机、令人窒息的地方,是“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在文章的终了作者写道:“想道‘井底’与‘铅色’,觉得象征的意味丰富极了”。由此可见,作者所说的“井底”与“铅色”正象征了作者所生活的那个黑暗而冷漠的年代。

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在冷漠死寂的环境渲染之后,立即将文思转入对有秋虫的地方的追忆。在那充满虫声的乡间,一个自由和谐的天地里,“一切人物或动或静,都有自得之趣”;“在这境界这时间唯一的足以感动心情的就是秋虫的合奏”。在作者的笔下,那秋虫的合奏,仿佛是经过乐师精心的训练,那众妙毕集的“灵感”简直就是人间的“绝响”。然而文章的意蕴并非在此,作者一方面通过记忆中秋虫鸣曲的描摹和愉悦心情的抒发,与现实寂寞无声的无虫之秋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审美心理的反差,从而突出期盼之情的急切和无奈之心的焦灼。另一方面通过对“绝响”的讴歌,引发出一种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秋虫的音响素来是秋愁怨曲,最易引起劳人的感慨,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和思妇的低泣。而对于一个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来说,秋虫的鸣曲却有另一番意蕴。正是这秋虫的鸣叫,使作者摆脱了死一样的空寂,与他追求不平淡的生活的心理相应和。在作者看来,秋虫的鸣曲是绝好的“自然诗篇”,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由此作者生发开去,道出了一个热血青年不甘沉寂的律动之情。“我们以为最难堪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有味胜过无味,哪怕是酸的苦的。作者进一步写道:“心如槁木不如工愁多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麻木地安世乐道,毫无反应的是懦夫;只有在险恶的环境中不甘淡漠,渴望战斗的才是勇士。作者通过对没有秋虫的地方的诅咒和对秋虫自抒灵趣的赞美,热烈而深刻地表达了不甘淡漠沉寂的生活、期盼冲向生活激流的强烈愿望。作者恋念秋虫的鸣曲,羡慕可以避开“井底似的庭院,铅色的水门汀地”的秋虫,正是作者不原辜负生活馈赠,让生命充实起来的心曲的真实写照。

在没有秋虫的地方,我们听到了一个热血青年那热烈、深沉的呐喊。

 

3

一、常见多音字

1、 别:[bié ] 告别、姓(别)、别出心裁、别致zhi、别墅、天渊之别、别开生面、别有用心、别树一帜

[biè] 别扭

2、暴 [bào] 暴动、暴怒;暴君、暴殄天物;暴躁、暴跳如雷;自暴自弃;暴虎冯河。

[()pù]曝晒、一曝十寒、曝露。

3、背 [bèi] 舌背;手背、墨透纸背、背水一战、背井离乡、背诵、背叛、背道而驰;背时、背静、耳背。

[bēi] 背负、背枪、背篓、背小孩;背债、背包袱、背黑锅。

4、艾 [ài] 方兴未艾;少艾(年轻漂亮的人)

[yì] 自怨自艾;惩艾。

5、累 [lěi] 累积、危如累卵;累年、连篇累牍;拖累、连累。

[lèi] 劳累、受累。

[1éi] 硕果累累、累赘。

二、易错成语

1、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2、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3、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4、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6、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7、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8、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9、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10、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三、诗文名句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四、时文选粹

警惕骆家辉带来的美国“新殖民主义”

相晓冬

1

60年一个甲子,一个轮回。60多年前,毛泽东曾以一篇《别了,司徒雷登》送走了一位美国驻华大使;如今,我们应该以一篇《向骆家辉学习》欢迎新时期的华裔驻华大使了。

这前后的两个大使,标志着中美关系的两个时代——司徒雷登的离开,标志着工业时代美国旧式殖民主义的破产,标志着中国殖民地时代的结束;而骆家辉的到来,则标志着信息时代新式殖民主义的高潮,标志着中美在意识形态层面冲突的全面爆发。

所谓旧式的殖民主义,其本质是西方工业资本和寡头垄断资本图谋支配中国的政治、进而控制中国的经济最终谋取中国的物质资源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扩张举措,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西方向东方扩展势力范围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人以武装斗争反对蒋介石独裁政治的历史背景。

而进入全球一体化的信息时代,以脑力劳动为主导的精神生产方式出现了,但由于资本无能驾驭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这使得资本主义从工业时代的产业和寡头垄断资本演变为金融投机资本,从旧式的帝国主义而走向新式的投机资本主义,但这种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殖民主义思维,它只是将旧式的殖民主义升级为新式的殖民主义罢了。

2

新式殖民主义继承并保留了旧式殖民主义的一些成分,比如通过经济的渗透影响其他国家的政治,使得其他国家产生对其有利而对本国有害的政治决策,甚至扶持亲美派的政治经济势力、豢养亲美派的精英和说客,美化殖民主义,象利比亚的反对派得到西方集团的集体支持而陷入空前的内战,这不正是一大明证吗?

新式殖民主义之新,乃是因为它也在与时俱进,比旧式的殖民主义多了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比如运用货币转嫁危机掠夺他国的财富、以及调动资本部队去做空其他国家的经济、用强势的媒体信息传播手段给落后国家的民众洗脑强化其崇洋媚外的奴性思想等等。

总而言之,与旧式的殖民主义更多的运用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威逼利诱而图谋支配其他国家不同,新式的殖民主义,则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所谓投机智慧,综合运用各种媒体的信息传播手段、大规模调动投机资本部队,去影响大众的心理预期、去干扰并影响其他国家的决策,以使得其他国家落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圈套。

如果将旧式殖民主义比作狼的话,那么新式殖民主义则是披上羊皮的狼,虽然其外表发生了变化,但其掠夺的本性并未得到改变,如果一个强盗能够在麻将桌上通过耍老千而谋取你的口袋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去明目张胆的对你实施抢劫了,而如果他再将自己打扮的道貌岸然的话,你也就自然丧失了警惕性,甚至不再将其视为强盗。

3

美国就是这样一个把“美”字贴在国门而不是写在心里的国家,他们的美只是空挂于国门之上,而其国家意识的内心则仍然跳动着狼子野心,他们通过所谓的民主选举将资本的意志披上民意的外衣,再将其变成国家的政策和行为。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都是被资本所支配的国家,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资本的本性,所以,资本主义国家也必然追求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全人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高举人权大旗、高呼人道主义的头号强国却无视北约的战机对利比亚的人权而造成粗暴践踏、无视这种侵略战争在利比亚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他们手中的人权和人道主义旗帜只是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高高举起,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却悄悄放下甚至藏起,这种在利益面前而产生的双重标准便是美国的真实嘴脸。

美国人是笃信人性本恶论的,他们信仰基督教,并尊奉上帝,但却从来不会将上帝装在心中而把自己变成天使,他们将教堂当成心灵的浴场,而教堂却总洗不净他们的原罪,每次作恶之后,他们就去教堂面对上帝进行忏悔,而在自以为得到上帝的宽恕之后,则转身背叛上帝,继续作恶,他们来回奔波在善恶之间,却总不能自觉的弃恶扬善,因而,他们也不能自觉将唯利是图的思想意识升级为以义取利。

他们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视为天经地义,并通过媒体的话语权将其美其名曰为“普世价值”,围绕这种思想建立起看似完善的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和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企图将这种思想体系传播到世界各地,以支配其他国家,他们就是企图用自认为的先进思想来统治人们的脑袋,为的是持续不断掏取世界人民的口袋。

4

美国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一国之利而非全球大义,他们所追求的永远是称霸世界而非德政天下,在认识到道德、正义、责任和良知这些精神生产力的神奇力量之前,他们永远不会对全人类大爱无疆,不会把地球变成相互友爱的人间天堂,而只会将其变成一个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

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利己主义的国家意识,这是洞悉美国国家战略乃至整个世界格局演变的一把钥匙,也是扭转世界格局而实现大同世界的按钮,只有将全人类的思想观念从资本的唯利是图升级为智本的以义取利,才能使得全人类的思想精神从资本的奴役之下解放出来,人类也才能彻底消灭战争而实现永久和平。

只要人类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社会已经走过资本统治的工业文明时代而进入由智本统治的智慧文明时代,只要精神生产方式没有从根本上代替物质生产方式而驱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只要东西方的文化冲突没有从根本上从对立而实现统一并走向融合,整个世界将一直动荡不安,并不断产生新的灾难。

在这个工业文明向着智慧文明、物质生产向着精神生产、体力劳动向着脑力劳动转移过渡的社会变革时期,只要新旧生产方式的转换没有彻底完成,只要全人类没有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只要没有找到全世界共同富裕和平相处的根本办法,人类社会必将像分娩难产的母亲一样,给人类自身带来巨大持久的痛苦——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动乱、生态灾难、社会动荡乃至思想意识等诸多社会综合症还会进一步爆发并长期持续。

在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得不到维护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和民族将只顾一己之私利,而国家与国家、民族和民族之间,也必然通过威逼利诱、巧取豪夺、相互暗算的形式转嫁危机,将自己一国的所谓幸福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痛苦之上,整个人类社会的冲突也就会在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之间爆发,就像地球板块之间的挤压冲撞而引发火山地震的自然灾难一样。

5

认清了这一世界大格局,我们就不会被骆家辉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这个华裔的驻华大使是为了美国不是为了全人类的整体利益而来,华裔的身份使得他可以吸引全世界华人的目光而召集民意,可以使他能够对中国的普通民众产生亲和力,而谁又知道,这恰恰暴露了美国以华治华、煽动中国政治动乱的卑鄙用心呢?

果不其然,刚到中国的骆家辉,一下飞机就给中国的官员们来了一个下马威,没有随从、没有警卫、没有鲜花和掌声以及热烈欢迎的豪华排场、全家拎着大包小包抵达北京,活脱脱一派平民作风,显然,这种做派更能赢得中国普通民众的好感。

但这是什么做派呢?这是中国共产党当年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作风,这是当年中国共产党不摆架子不讲排场务实求是的作风,这种作风与众多官僚权贵们的高高在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讽刺——走马还未上任的骆家辉先声夺人,给中国的官员们上了一堂重拾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行为艺术课。

当然,给中国的官员们上课绝不是骆家辉的目的,为美国收揽赢得中国的民心强化中国民众崇洋媚外的奴性,进而召集民意以壮大美国在中国的支持力量,借以分化中国断裂甚至碎裂的意识形态才是这位华裔大使的如意算盘。

6

但面对这一阳光下的阴谋,中国共产党早就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号召而做好了准备,而敢于和善于批判学习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只有能够低头学习、伏案沉思并身体力行的政党也才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真正本色。

因此,我郑重而又严肃的建议、呼吁和号召中国的官员们,要向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同胞学习,学习他轻车简从脚踩大地的平民作风,学习他不讲排场节省社会资源以追求生态和谐的低碳生活方式,学习他不讲官话套话大话的务实作风。

骆家辉身上所喷薄洋溢出来的“美德”绝不是他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代创造积累的精神财富,一个敢于向对手低头学习的政党才是一个能令对手敬畏的伟大政党、才是真正的学习型政党、才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汇聚民心、民力和民智的领导核心!

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主动自觉清除官僚主义的病毒以确保自己机体的健康,如果中国共产党不能自己将党和官分开以整顿吏治收复民心,那就等着骆家辉掳走我们的民心和民意再反过来给我们自己动手术吧!但要知道,他们此前不会、现在不会、今后也不会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

(原载2011815日《光明日报》)

 

五、古人说《史记》  

杨雄(前58~公元18),西汉文学家、哲学家。他在《法言》一书中写道:“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杨雄是赞扬司马迁实录精神的第一人。他提出的实录与爱奇,为历代读者所赞同,直到现在。  

班固(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是汉代系统评论司马迁的第一人。《汉书》中有《司马迁传》。班固在赞语中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状况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说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可谓一语中的,世称其当,后人皆服。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已成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韩愈(768~824),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郑樵(1103~1162),福建人,南宋史学家。郑樵认为:诸子百家,空言著书,历代实迹,无所纪系。而司马迁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上自黄帝,下迄秦汉,勒成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历,书以类事,传以蓍人。使百代而下,史家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书。可见郑樵对《史记》评价之高。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江苏常熟人。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章学诚(1738~180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是继唐代刘知几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他在史学理论名著《文史通义》中说:“夫史迁绝学,《春秋》之后一人而已。”他认为《史记》一书“范围千古、牢笼百家”,司马迁有卓见绝识之能,《史记》有发凡创例之功。由于司马迁有卓绝千古的识力和笔力,《史记》是“经纬乎天人之际”的一家之言,章学诚俨然比于后无来者。  

赵翼(1727~1814),江苏武进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他在《廿二史札记》中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专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篇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司马迁的五体结构史学框架,一经创立,即为经典。纵观廿四史,无一例外。赵翼称为“史家之极则”,可谓精当之至。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