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哲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上传者:蒋兴加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唯物主义的三种表现形式: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或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是把人之外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二、物质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物质=原子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对我们的要求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实事求是 三、运动 1.运动的概念

运动是表示世界的一般变化和一般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所处的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静止的形式 没有发生质变;

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移动。

- 1 -

(3)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4)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A 形而上学不变论

“天不变,道亦不变”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四.意识

1.意识的起源

A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社会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A 人脑的机能

B 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3.意识的能动性

A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C 意识能控制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A 要尊重客观规律

B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认识规律

(2)实践是发挥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条件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概念

联系是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联系的特点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哲学范畴,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 发展是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注意:新事物和新出现的事物区别 (2)新事物不可战胜

首先,新事物来自旧事物

其次,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改进。

三、对立统一规律

1.辩证矛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

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联系 (2)斗争性

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二者的关系

同一中有斗争,斗争中有同一。

3.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内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内因是根据; 外因是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A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B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在量变过程中,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第二,在质变过程中,促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普遍性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2)特殊性

A、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

B、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5. 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中的运用 (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2 -

(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质量互变规律 1.质、量、度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规定性。 量是事物固有的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范围、幅度),体现着质与量的对立统一。 2.质变和量变

量变是事物量的变化,在一定范围以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发展的渐进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体现了发展的渐进性的中断。 3.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4.质量互变给我们的启示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适度的原则(过犹不及、最佳比例) (3)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 (4)渐进与变革相结合的原则 五、否定之否定 1.辩证否定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A 不承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 不承认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 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 3.否定之否定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完整过程。

(2)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否定之否定的意义

(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2)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与曲折。

(3)要具体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合理地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

六、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环节(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1)概念

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联系。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 (2)特征 A 顺序性 B 普遍性 C 客观性

(3)二者的辩证关系

A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B 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因果关系的意义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前提。

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实际工作经验。 准确地把握因果联系,能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 2.必然性和偶然性 (1)含义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2)二者的辩证关系

A 必然性中存在偶然性,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B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3)原理的意义

A.掌握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 B.重视偶然,通过偶然掌握必然。 3.可能性与现实性 (1)含义

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2)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

其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可能性与现实性对我们的启示

首先,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

- 3 -

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 4)注意的问题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现实的可能性与非现实的可能性

注意:不可能性与非现实可能性 4.内容与形式 (1)含义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特性、成分、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形式分为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 (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A.相互对立

B.相互统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对我们的启示

A 内容决定形式,所以要反对一切形式主义

B 形式反作用与内容,所以要利用有益的形式来反映和表现内容。 5.本质和现象 (1)含义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2)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A 现象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B 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C 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

D 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则比现象单纯、深刻。

(3)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A 现象不能脱离本质,现象(不论真象假象)总是本质的表现

B 本质不能脱离现象,本质总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4)给我们的启示

A 说明我们认识活动的重要性,真正对事物的认识,是对他本质的认识

B 说明我们认识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章 认识论 一、认识的基本要素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 1.认识主体及其特点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

它有三个特点:

(1)认识主体必须以实践主体为基础。

(2)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 (3)信息联系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认识主体社会性的突出体现。 2.认识客体及其特点

认识的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事物。 客体按照自身的性质不同,可区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认识的客体也有三个特点:

(1)认识客体以实践客体为基础。

(2)在认识活动中接受主体的观念改造, 是认识客体的本质特点。 (3)可知性和不可穷尽性是认识客体历史性的客观依据。 3.认识工具

认识工具是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认识工具也是在实践基础逐渐发展的。 认识工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物质工具 二是观念工具 三是语言工具 二、认识的本质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反映论:“丛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反映论) (1)引入实践

(2)认为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所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含义: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

- 4 -

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3.实践的形式

(1)物质资料生产实践

(2)处理人和人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研究的实践 4.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5.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 四、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1)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

(2)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3)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3)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3.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感性认识(实践)----理性认识-----实践 (1)从实践到认识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它表明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进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这个飞跃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实现这个飞跃有一定条件。

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2)从认识回到实践

为什么理性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呢?

A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B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A 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

B 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 C 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1)反复性

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 (2)无限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认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认识和再认识,才能对一个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 所以,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五、真理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绝对性

(1)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 3.真理的相对性

(1)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2)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第四章 历史唯物主义 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 5 -

B 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C 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D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E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体现为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客观物质力量。

(2)内容: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辨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

(1)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体现为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客观物质力量。

(2)内容: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辨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生产关系 (1)概念: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生产关系体现了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2)内容:

狭义:直接生产过程

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A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新的基本适合 低级 高级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新西兰大专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综合A卷201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学书激励歌
空军工程大学884-数学综合B201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空军工程大学2011B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空军工程大学军事生态工程专业综合2011A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空军工程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A卷201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在职研究生开设专业
榆林学院教职工活动中心
准备看的电影
出国留学你需要了解的基本常识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空军工程大学2011A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广工通识教育课程电影音乐鉴赏
空军工程大学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专业基础综合A卷201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书法教学
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管理-本科
2013年省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申报书(凯里学院)
学校简介
空军工程大学数学综合2012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空军工程大学884数学综合A2014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空军工程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综合A卷201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基础综合A卷802-201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2015华中师范大学自考招生简章
新西兰理工学院有哪些
《色彩与构成》授课计划(14.1)
西昌学院服饰与文化复习资料
空军工程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基础综合A卷2011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军事院校详解
中国的_钢琴热_与钢琴教材的思考

网友关注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