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经管营销> 公共/行政管理> 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状态的测度研究_李靖

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状态的测度研究_李靖

Vol.25,No.4

理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

JournalofIndustrialEngineering/EngineeringManagement

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状态的测度研究

靖,石春生,刘微微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创新是高技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是高技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支撑,技术创新是组织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但在高技术企业中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往往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的现象,阻碍企业创新效率和持续发展。本文以我国的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结合相关性权重法分别测度了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基于效用理论构建了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状态的测度模型,对匹配参数和最佳匹配状态进行了求解,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匹配状态;高技术企业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6062(2011)04-0172-06文章编号:1004-创新没有随技术创新而合理规划,或二者的集成不够协调,那么技术创新就会倾向于失败

[9]

0引言

高技术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代表我国先进的技术创

。许庆瑞等对创新管理的

新水平。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是,针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并未带来技术创新效率的调研却表明,

的提高,这一问题已成为抑制我国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瓶颈

[1]

组合观进行了论述,认为企业创新实质上是在企业发展战略引导下,受组织因素和技术因素制约的系统性协同创新行为

[10]

。S.D.Salah等提出组织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

[11]

创新的频率和规模依赖于企业家战略、组织结构和组织气氛的共同作用

;TomasHellstrm认为组织制度创新可以有效

[12]

。有研究指出,技术创新效率较低、难以达到预期

[2]

效果多是由于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组织管理创

[3]

减少技术创新的风险;RanaTassabehji等提出传统组织对

[13]

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效结合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组织的平衡问题是走出这一困境的选择

[4]

,从组织需重造其结构以适应技术的当前环境的掌控日趋困难,才能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

;FranzTdtling等研究了

技术和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应通过工作专业化、行为规范化、信息共享、组织学习和组织文化等来提升技术创新

[14]

技术创新来解决技术本身的问题、从组织创新来解决技术与

。本研究通过测

量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状态以及二者实际匹配状态、求解二者的最佳匹配状态来探寻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发展与技术创新匹配机理,为企业发展提供策略选择。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的影响因素

1.2

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本研究主要探讨组织知识

1

1.1

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匹配研究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匹配发展

1912年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开启了有关组织创新与

和组织文化对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影响。

组织知识是企业内部所有知识资源的总和,包括组织已有的各种管理类及技术类成果、经验和教训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FedericaBianco等指出企业先进的技术创新需运用到更多的创新知识资源,技术创新依赖于组织内部知识创造

[15]

技术创新研究的先河。有关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匹配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应协调匹配发展的观念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伴而生,组织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与支撑和源泉力

[7]

[6]

[5]

;罗正清认为组织知识属性的变化会对技术创新能力

[16]

产生重要影响;JeroenKraaijenbrink等强调了知识对高技

[17]

,对技术创新的路径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技术术企业的重要作用,认为知识对企业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技术企业创新的来源和基础

[18]

创新又为组织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组织创新的动力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适应和匹配是推动和加

速技术创新的产生、维持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

,若现有的组织模式难以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相耦合

[8]

赵峰等提出知识管理是技术创新研发活动的重要内容,是高

组织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则、风俗能够对组习惯和仪式以及文化物质载体等方面的具体体现,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在创新与否、创新程度大小、创新速度快

那么组织模式就必须进行变革或阻碍创新进展,

10-31收稿日期:2010-12-22修回日期:2010-

,若组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70972096)

作者简介:李靖(1985—),女,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

—172—

Vol.25,No.4

慢等方面的选择产生影响

[19][20]

理工程学报2011年第4期

及2009年企业的相关情况采用Likert5点量表法对组织创新各题项进行打分。

(2)样本情况统计

根据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

2

2.1

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的测度

测度维度的选择与测度模型的构建结合相关研究

[21][22][23]

《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我国高技术产业可以的

划分为5大类: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设备制造业、

业以及医药制造业。向5大类产业97个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并确保每个企业均由一位在该企业发放了调研问卷194份,

从事5年以上工作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分别对企业2006年与2009年的状况进行打分。最终共有效回收73个企业146份有效回收率为75.26%。问卷,2.3

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测度模型实证分析(1)信度检验

本研究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量表信

[26]

,本研究采用组织战略维度、组

组织流程维度、组织制度维度四个维度来描述织结构维度、

最终形成由4个维度及其下设指标构成的高组织创新状态,

技术企业组织创新状态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技术创新对象的可以从产品创新维度和工艺创新维度两方面来对企业不同,

的技术创新状态进行测度2.2

数据的搜集与处理(1)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测度组织创新与技术创

[24][25]

,最终形成由2个维度及其

下设指标构成的技术创新状态测度指标体系。

新的状态极其变化情况,经反复推敲,将组织创新部分的问卷共设置为13个题项(指标),技术创新部分的问卷设置为11个题项(指标),在调研时分别请被调研者根据2006年以

表1

测度内容(二阶因子)组织创新(OI)技术创新(TI)

测度维度(一阶因子)组织战略创新维度(F1)组织结构创新维度(F2)组织流程创新维度(F3)组织制度创新维度(F4)产品创新维度(T1)工艺创新维度(T2)

结果如表1所示,各维度Cronbach'sα值均大于0.8,度检验,

可以认为该量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良好

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结果

测量题项数目

及对应题项3个(x3、x9、x11)4个(x1、x5、x8、x13)3个(x4、x7、x12)3个(x2、x6、x10)6个(y1、y2、y5、y8、y9)5个(y3、y4、y6、y7、y10、y11)

各维度

Cronbach'sα值

0.8670.8440.8240.8160.8750.911

0.8530.780总体

Cronbach'sα值

(2)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测度模型的因子载荷检验

根据指标体系的层级和特点,本研究运用Amos17.0

软件通过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来对组织创新状态和技术创新状态的测度指标进行检验。由于技术创新测度模型

表2

组织创新(OI)F3F1F2F4x3x9x11x2x6x10x4x7x12x1x5x8x13

回归路径<---<---<---<---<---<---<---<---<---<---<---<---<---<---<---<---<---

OIOIOIOIF1F1F1F4F4F4F3F3F3F2F2F2F2

显著性水平0.0030.0060.0010.033--******--******--******--*********

标准化因子载荷0.4630.3990.5570.3030.8210.8130.8510.7510.7770.8010.8300.6820.8380.7440.7400.7520.814

[27]

的一阶因子数目为2,为了有效避免模型识别不足问题,

本研究将TI的方差、以及TI到T1的路径系数限定为1。通过将各参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回归系数估计情况见表2所示。

技术创新(TI)T1T2y1y2y5y8y9y3y4y6y7y10y11

回归路径<---<---<---<---<---<---<---<---<---<---<---<---<---

TITIT1T1T1T1T1T2T2T2T2T2T1

显著性水平--***--************--***************

标准化因子载荷0.7070.4830.9100.8980.9030.8820.8760.8710.8750.8540.7250.8290.893

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组昂太测度指标体系的回归系数估计

备注:***表示在0.001水平下显著

一般而言,标准化载荷系数大于0.5是可以接受的,大于0.7则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效度。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状且态各维度下设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基本达到0.7以上,

均在0.05水平下显著,可以认为调研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能够较好地支撑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3)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测度模型的拟合度检

—173—

靖等: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状态的测度研究

3所示。

拟合指标可以用来判别测度模型的建构效度,判断模型

表3

指标类别绝对拟合指数

拟合指标

卡方与自由度比值(χ/df)

近似均误差方根(RMSEA)拟合优度指数(GFI)

赋范拟合指数(NFI)

相对拟合指数

相关拟合指数(RFI)增量拟合指数(IFI)比较拟合指数(CFI)

简约拟合指数

简效比较拟合指数(PCFI)简约基准拟合指数(PNFI)

2

构建的合理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测度模型拟合结果如表

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测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标

推荐标准

≤5.000≤0.100>0.800>0.800>0.800>0.800>0.800>0.500>0.500

组织创新状态测度模型拟合值

2.0090.0830.891

0.8650.8270.9270.9260.7240.676

技术创新状态测度模型拟合值

4.4250.1540.849

0.7960.7450.8350.8330.6660.637

从表3可知,组织创新状态测度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技术创新状态测度模型中部分拟合指标同推荐标准这可能是由于样本数量较少以及二阶之间存在较小的差距,

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中一阶因子数量较少,使得模型的简效结合因子载荷检验来看,技性并未得到体现的原因造成的,术创新状态测度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4)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的测度过程如图1所示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过程,

组织创

新状态的测度需要经过权重的确定及测度值计算等一系列

1)各维度及其下设指标权重的确定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中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实质上是指标与相应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将标准化的因子载荷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即可采用相关性权重法

[28]

得出各指标及各维度的权重值。

以组织创新状态各维度下设指标的测度为例。若λij为组织创新第i个一阶因子Fi所对应的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则经归一化处理后的权重αij为:

αij=

λij

n

(1)

Σ

的计算

λij

j=1

2)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各维度及综合测度值

根据各维度下设指标的权重分配以及问卷调查中

各题项的分值,可以对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各维度进行测度;通过构建由各一阶因子的测度值及其权重构成的回归方程可以对组织创新状态(技术创新状态)进行综合测度,见表4所示。

图1

组织创新状态的测度过程

表4

测度内容

H

K

4

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测度维度及综合测度公式

测度公式

组织创新状态组织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组织流程创新组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状态产品创新工艺创新

OI=ΣβiΣαijmij=ΣβiFi=0.233F1+0.326F2+0.267F3+0.174F4F1=

ΣΣΣΣΣ

i=1

3j=14

j=1i=1

α1jm1j=0.331m11+0.327m12+0.343m13

F2=Σα2jm2j=0.243m21+0.243m22+0.247m23+0.266m24

j=13j=13

F3=F4=

α3jm3j=0.353m31+0.289m32+0.357m33α4jm4j=0.322m41+0.335m42+0.343m43

K

2

j=1

i=1

TI=ΣθiΣδijzij=ΣθiTi=0.597T1+0.403T2

i=16j=15

j=1H

T1=T2=

δ1jz1j=0.17z11+0.168z12+0.168z13+0.164z14+0.164z15+0.166z16δ2jz2j=0.21z21+0.212z22+0.205z23+0.173z24+0.2z25

备注:αij、δij分别表示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测度第i个维度第j个下设指标的权重;

βi、θi分别表示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经归一化处理后的一阶因子权重;Fi———组织创新各一阶因子的测度值;Ti———技术创新各一阶因子的测度值

mij、zij分别表示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第i个一阶因子得分对应的第j个指标的调研问卷分值;OI———企业组织创新状态;TI———技术创新状态;

H———一阶因子的数目;K———对应一阶因子下设的指标数目,

—174—

Vol.25,No.4

管理工程

3.2

学报2011年第4期

3

3.1

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模型构建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机理分析

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所感受到的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参数分析

(1)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在一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求

解最佳匹配度时,需要对方程组(5)中的资源约束函数里的参数p与q进行分析和求解。由于参数p与q的值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对参数进行求解时,需要结合每个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历史数据来进行求解。

(2)参数的求解

假定随组织创新或技术创新资源投入

的增加会分别引起相应组织创新状态或技术创新状态测度值的增加,简单选取t及t+1时刻来计算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以及相应资源投入的变化量来求解参数p与q。

将企业的资源投入以资金K来表示(如人力资源等可以则可通过如下公式对参数p与q通过员工工资等进行换算),进行求解:

p=q=

3.3

(Kt+1/Kt)-1ΔK

=

(xt+1/xt)-1Δx

(K't+1/K't)-1ΔK'=

(yt+1/yt)-1Δy

(6)(7)

效用函数可以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

效用水平。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

U=f(X1,X2)

水平。

将效用理论引入到企业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效用可以理解为二者的组合对企业发展的的匹配分析中来,

有利程度,效用大小就可以理解为二者匹配度大小:效用越大,则匹配度越大,对企业发展越有利,效用最大时就实现了企业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的最佳匹配。若以效用理论来描述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的匹配函数,则商品组合可以变为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的组合,二者最佳匹配状态的不同组合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有利程度不同,

会为企业带来最有利的发展。将研究对象限定为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这两个变量,则二者的匹配测度函数可表示为:

M=f(x,y)=(x+y)+xy-

x-y

(3)

y为技术创新状态值,M式(3)中x为组织创新状态值,

为当前二者共同作用对企业效用的贡献,即组织创新状态与一部分是组织创技术创新状态的匹配度。M由两部分构成,

新与技术创新对企业效用提高的推动,可以表述为(x+y)+xy,其中(x+y)表示二者分别对企业效用的贡献,xy则表示当前二者对企业效用的共同推动;另一部分所引起企业效用的减少。

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的有限性。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条件下,可以通过调整对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来改变二者的组合,实现资源约束下效用最大化,即达到最佳匹配状态。

资源约束函数可以表示为:

R=px+qy

(4)

式(4)中R代表企业在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p表示组织创新状态单位变化所投入有限资源,是一个常数,q表示技术创新状态单位变化量所投入的资源的资源数量,

数量,资源约束函数中的参数p与q均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历程、知识、文化等相关,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

在资源约束为R的条件下,企业可实现多个效用值,只要求得企业在资源约束为R的条件下所能实现的最佳效用

*

值M,即可求得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最佳匹配状态。

(2)

X1、X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式(2)中,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最佳匹配状态求解

由于最佳匹配度的求解涉及到绝对值计算,以x≥y为

例说明。

当x≥y时联立方程组(5),最佳匹配度的求解可变为求解方程(8)的最大值问题。

M=-

q2R

y+(+2)ypp

(8)

式(8)为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当M取得最大值时,可求得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理想状态以及二者的最佳匹配度:

x-y则是

表示由于二者的差异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的差值,

x*=R-12p

*pR y=q+2q

M*=p+R+R2 q4pq

(9)

*

y*、M*分别为在资源约束为R的条件下,其中x、组织

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的理想值以及二者的最佳匹配度。

同理,可求得当x<y时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理想状态以及二者的最佳匹配度:

x*=q+R

2pp

*R

y=2q-1

M*=q+R+R2 p4pq

4

案例分析

(10)

因而,联立(3)与(4)可建立方程组(5),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最佳匹配度的求解则化为在资源为R的约束条件下求解M的最大值问题。

为了进一步结合高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组织创新状态、技术创新状态及其匹配的状况,本研究在已有的样本企业中抽取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的A企业,对其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状态以及二者的匹配状态进行分析。状态、

A企业组织结合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状态的测度算例,

—175—

{

M=f(x,y)=(x+y)+xy-R=px+qy

x-y

(5)

李靖等: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状态的测度研究

新效率。

工艺技术创

创新、技术创新的实际测度值如表5所示。

表5

年份

A企业组织创新状态各维度及综合测度值

组织战组织结组织流组织制组织创产品

参考文献

略创新构创新程创新度创新新状态创新创新新状态20063.0033.9963.3543.0003.423.1643.4123.26420093.673

4.239

3.996

4.000

4.0013.6644.21

3.884

[1]魏芳,赵玉林.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工业技

.2008,27(8):114~117.术经济[J]

[2]SmithDJ.ThePoliticsofInnovation:WhyInnovationsNeeda

Godfather[J].Technovation.2007,25(3):95~104.

[3]PDavid

Naranjo-Gil.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and

A企业2006年至2009年组织创新各维度从表5可知,

显示出企业组织创新状态呈现较为迅速均呈现出正向增长,

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状态各维度测度值均呈现出正向增显示出企业技术创新状态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与企业长,

的现实情况相吻合。

(1)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最佳匹配度参数的求解将各针对A企业的调研表种资源资源投入换算为资金K来表示,

2009年的组织创新资源投入是2006年的约1.14倍,明,技q可求得p=0.82,术创新资源投入是2006年的约1.23倍,=1.21。

(2)最佳匹配度及理想点的求解联立方程组(5)可求得在最佳匹配状态下,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的理想值x*与y*:x*=3.866,y*=3.975。2009年A企业组织创新状态与技术创新状态的实际测度值与资源约束下的最佳匹配状态测度值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A企业2009年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状态测度值比较

理想值3.8663.975

实际值4.0013.844

实际值与理想值的对比

↑↓

[7]

OrganizationalFactorsonInnovationAdoptions:ConsequencesforPerformanceinPublicSectorOrganizations[J].Technovation,2009,2(12):810~818.

[4]YoshinoriInoue,KumikoMiyazaki.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

DiffusionofwindpowerinJapan[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2008,75(8):1303~1323.

[5]Doloreux

David,Melan?

on

Yannik.

Innovation-support

organizationsinthemarinescienceandtechnologyindustry:TheCaseofQuebec'sCoastalRegioninCanada[J].MarinePolicy.2009,33(1):90~100.

[6]武巧珍.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研究

[J].经济管理.2006,(14):37~42.

廖理,姜彦福.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J].技术经济.1996,(9):33~35.

[8]汪波,宋泽海,阎颐.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组织模式的适应性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0):130~133.

[9]官建成,张爱军.技术与组织的集成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

(12):57~61.学.2002,

[10]

许庆瑞,陈劲,郭斌.组合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式与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1997,18(3):29~35.

[11]SalehSD,WangCK.TheManagementofInnovation:Strategy

Structure,andOrganizationalClimate[J]TransactiononEngineering40(1):32~37.Management.1993,

[12]TomasHellstrm.SystemicInnovationandRisk:

25(3):369~384.TechnologyinSociety.2003,

[13]TassabehjiRana,WallaceJames,CorneliusNelarine.E-technology

andtheEmergentE-environment:ImplicationsforOrganizationalFormandFunction[J].TheJournalofHigh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2007,18(1):15~30.

[14]FranzTdtling,PatrickLehner,AlexanderKaufmann.DoDifferent

TypesofInnovationRelyonSpecificKindsofKnowledgeInteractions?[J]Technovation.2009,29(1):59~71.

[15]FedericaBianco,FrancescaMichelino.TheRoleofContent

ManagementSystemsinPublishingFirms.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ormationManagement[J].2010,30(2):117~124.

[16]罗正清.基于知识属性的组织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研究[J].现

(3):52~55.代管理科学.2009,

[17]KraaijenbrinkJeroen,WijnhovenFons,AardGroen.Towardsa

KernelTheoryofExternalKnowledgeIntegrationforHhigh-techFirms:

ExploringaFailedTheoryTest[J].Technological

Technology

测度状态组织创新状态技术创新状态

A企业2009年的组织创新状态实际测度值由表6可知,

较最佳匹配状态的理想值略高,而技术创新状态测度值较最佳匹配状态下的理想值略低。A企业发展迅速,组织创新活但是相对于技术创新动与技术创新活动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活动而言,其组织创新活动较为频繁和剧烈,该测度结果与实际测度值与理想状态公司的实际状况相吻合。总体而言,

A企业的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状态良好。值偏差较小,

从理论分析角度而言,在一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应适当放增强技术创新活动;随企业发展壮大,在继缓组织创新活动,

续增加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应将资源偏重于投入到技术创新活动之中。

AssessmentandtheChallengeofResponsibleInnovation[J].

5结束语

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发展有助于提高

企业的创新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研究了高技术企业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匹配问题,结合问卷调研数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运用相关性权重法对组织创据,

新状态、技术创新状态进行了测度;基于效用理论构建了组并进行了案例研织创新与技术创新匹配状态的测度模型,

究。结果显示,对组织创新状态、技术创新状态以及二者的实现了对组织创新与技术匹配状态的测度研究具有可行性,

创新最佳匹配状态的量化研究。该研究方法与测度模型有助于高技术企业合理清晰的分析企业创新情况,提高企业创—176—

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2007,74(8):1215~1233.

[18]赵峰,孙曰瑶.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的知识管理研究

[J].情报杂志.2009,28(4):98~101.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