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社会学> 洪洞大槐树移民考

洪洞大槐树移民考

上传者:杜晓通
|
上传时间:2015-05-06
|
次下载

洪洞大槐树移民考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洪洞大槐树移民考

 张  青

 

人口不断的迁移、流动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华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大趋势。“没有移民就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

(1)

疆域,就没有中国文化,就没有中国历史。”从远古至今,中国的移民史渊远流长,历史上的移民可分为官方移民和自然移民两种形式。自然移民乃是为逃避天灾战祸而导致的黎民百姓乃至社会各阶层自发的迁徙。历史上大规模的自然移民有东汉末年到西晋永嘉年间的晋民南渡,安史之乱到隋朝初期的唐民南奔,北宋灭亡以后,士大夫及广大百姓随宋朝宗室纷纷南迁,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移民。官方移民乃是历代政府基于军事、政治、经济诸原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移民。就我国历代官方移民的历史来看,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无论从时间上,从地域范围上,从组织规模上来说,无疑是中国移民史上的顶峰,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移民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移民的历史背景 

明朝洪洞大槐树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是有其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和历史背景的。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于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后把其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它是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蒙汉等各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由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政治腐败及落后的生产方式,到了中后期,突出地表现在土地占有关系上的严重贫富不均,广大农民丧失土地沦为“流民”。据杜永明主编的《流民史》统计:在元代,流民人数高达全国人口的1/3以上。元朝政权是在军事暴力征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个最野蛮、最黑暗的朝代。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在元末引起连年不断的战乱,加之水、旱、蝗、瘟疫等灾害连续不断,使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陕西等原黄河、两淮流域地区,民不聊生,“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人民无法生活下去了,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据蔡美彪《中国通史?元代农民起义年表》统计,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到至正十年(1350)全国各地发生农民起义百余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从至正十一年(1351)颍州红巾军的起义开始的,至正十二年九月元丞相率元军镇压义军,“脱脱破徐州,遂屠其

(2)

城。”至正十七年、二十一年元军察罕贴木儿率元军与农民军

(3)

“两战皆败之,斩首万余级。”元政府无力镇压农民军,一些

(4)

地主武装配合元军与农民军作战,多是“拔其地,屠其城”,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陕西之百姓“户口凋残,十室九空”。后来,朱元璋灭张士诚,平浙东、福建,平方国珍、陈友谅。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灭东吴后,以徐达、常遇春统率主力军北上攻取中原,进取山东,收复河南,北定京都,元帝出亡漠北,结束了元末16年的战乱。 

元朝末年除战乱连年外,水、旱、蝗、疫灾等也接连不断,黄河、淮河多次决口,中原地区淹没田庐无算,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荒墟。据记载:元朝至正元年到二十六年的水旱灾,山东20次,河南18次,河北16次,两淮地区10次(5),

(6)

致使中原地区“禾不入地,人相食”。北方地区不但水患严重,而蝗灾也尤多。《元史?五行志》记载,从1341年—1365年,蝗灾达19次。1352年6月,开、滑、浚三州,元城十一

县,水旱虫蝗灾,造成饥民达716980口。黄河流域、两淮流域从元元统三年至至元末年,大饥荒达16次。在灾荒之年,瘟疫病又多次流行于豫、冀、鲁、陕等地区(7)。 

北方中原地区的人口南流,兵乱水旱蝗疫的连年盛行,致使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元时已把一些路降为州,如降徐州路为武安州(8)。经过20年长期战争的破坏,人口减少,田地荒芜,是明朝初年的普遍现象。到洪武十五年,晋府长史致仕桂彦良还说:“中原为天下腹心,号膏腴之地,因人力下至,久致荒芜。”二十一年河北诸处,还是田多荒芜,居民鲜少。名城开封,以户粮数少,由上府降为下府。明初之时由于“户口旧有者仅三分之一”,更是把许多州、府降格。洪武十年(1377)河南等布政司所属州县“户粮多不及数,凡州改县者十二,县并者六十。”到了洪武十七年又把不足3000

(9) 

户的30余州降为县。

经过元末农民起义,打击了元代的大地主阶级,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成了明初的当务之急。面对中原地区“积骸成丘,居民鲜少”,“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累年租税

(10)

不入”的荒凉情形,朱元璋也说:“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

(11)

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于是采纳了郑州知府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建议。为了巩固明王朝的封建统治,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开垦的战略决策,掀开了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序幕。 

明初洪武年间的大量移民屯田,使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但是明王朝内部又发生了4年之久的“靖难之役”战乱,又加剧了北方地区的荒凉局面。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传位于其孙朱允炆为建文帝。建文帝继位后,采纳了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推行“削藩”政策,致使燕王朱棣公开反叛,以“清君侧”的名义从北京率军南下进取南京,号称“靖难”之师,所过河北、河南、山东、皖北、淮北等地,与南军拉锯作战。这次内战,前后持续了4年,这就是中原地区民间盛传的所谓“燕王扫碑”、“红虫吃人”。民间传说燕王扫碑,是要扫祭南京的祖先碑,扫祭南京的“功德碑”。据记载,燕军在战争中,十分野蛮,抢掠屠杀甚为严重,“燕军掠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在真定“斩首三万级”。白沟河一

(12)

仗,“燕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中原地区的老百姓反对战乱,自动帮助南军抗击燕军,这反映了广大人民要求安居乐业,恢复生产的愿望。燕军胜利后,朱棣对忠于建文帝的军队和百姓残酷报复,河北、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志、家谱记载,燕兵所至,村城成墟。在冀豫交界处,燕兵遭到地方武装十八村联谊会的抵抗,燕王把这一带的人杀的只剩下狐、刘两家。临清县《李氏族谱》在光绪二十年的序中写道:“盖燕王靖难兵起,在建文时,南北构兵,南兵大军追袭,则自南而北。北兵胜大军犯阙,则自北而南。想尔时,或杀、或刮、或逃,东西六七百里,南北近三千里,几为丘墟焉。”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铁铉被杀害、灭族,株连处死者达数万人,称之为“瓜蔓抄”,方孝孺甚至被灭“十族”。这样,“靖难之役”又加剧了中原地区的荒无人烟的局面,所以继洪武移民后,又有永乐移民。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中游的峡谷之间,北面是内蒙,西邻陕西,东是河北,南与河南接壤。“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

(13)

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由于“山川形便”地势的原因,“每当分裂或战乱时期,山西往往成为北部中国的战略要地或政治中心,因而既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也成为大

(14)

批难民的庇护所,从而出现一个经济相当繁荣的阶段。”山西境内,大的战乱很少波及,自然灾害方面黄河在山西河床低,灌溉用水不方便,也不能造成水灾。山西最大的河流汾河纵贯省内中部,流经太原、临汾盆地,至河津入黄河,流域面积39471平方公里,是主要的农业地带,但地势两边高,河床低,也不能造成大的水灾。所以历代山西没有大的水灾,更没有像邻省那样因大的战乱及大的水灾而出现逃荒之人。自唐宋以降,河南、河北、山东就有灾民逃荒者纷纷逃往山西,灾年过后,部分灾民又返回原籍,但大部分却落户山西,这个反复迁徙的趋势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年一直没有停止。元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水旱蝗疫连年不断,而邻省的战事很少波及山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不但没有水灾蝗灾,却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元人钟迪在《河中府(蒲州)修城记》中说:“当今天下劫火燎空,洪河(黄河)南北噍类无遗,而河东一方居民丛杂,仰有所事,俯有所育。”说明山西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邻省的难民纷纷流入山西,使山西人口暴增。《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载: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1891000人,河北人口1893000人,山西人口4030454人,是河北、河南两省人口的总和。山西人口稠密,平阳府居首位,而洪洞县是平阳府人口大县。洪洞县地处晋南南北东西交通要道,而城北官道有贾村驿,明政府便把移民局设在洪洞县城北贾村驿旁的广济寺,在这儿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川资。广济寺大门前的汉植大槐树,就成了各地移民荟萃,开拔外迁的集散之地。 

 

一十六户告愿应募屯田,户部以闻,命赏从整等钞锭,送后都督佥事徐礼分田给之。 

 7.洪武二十五年(1392)八月,冯胜、傅友德帅开国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二十五年八月,冯胜、傅友德等在大同等地屯田。计平阳选民丁九卫,太原、辽、沁、汾,选民丁七卫。……每卫五千六百人。 

 8.洪武二十五年(1392)十二月,后军都督府佥事李恪、徐礼还京。先是命恪等往谕山西民愿迁居彰德者听。至是还报,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等七府徙居者凡五百九十八户。 

 9.洪武二十八年(1395)正月,山西马步官军二万六千六百人往塞北筑城屯田。 

10.洪武三十五(1402)年九月,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赐之钞,复五年。洪武三十五年九月,户部遣官核实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州县。 

11.永乐元年(1403)八月,定罪囚于北京为民种田例。其余有罪俱免,免杖编成里甲,并妻、子发北京、永平等府州县为民种田。礼部议奏: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布政司就本布政司编成里甲……上悉从之。 

12.永乐二年(1404)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永乐二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民万户实北平。 

 13.永乐三年(1405)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平。永乐三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阳、泽、潞、辽、汾、沁民万户实北平。 

 14.永乐四年(1406)正月,湖广、山西、山东等郡县吏李懋等二百十四人言愿为民北京。命户部给道里费遣之。 

 15.永乐五年(1407)五月,命户部从山西之平阳、泽、潞,山东之登、莱等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道里费一百锭,口粮五斗。 

 16.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上以其(隆庆)当要冲,而土宜稼樯,改为隆庆州……而以有罪当迁谪者实之。本州原编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红门,黄报,白庙,版桥,富峪,红寺六屯,谓之前十里,谪发为事官吏充之。榆林、双营、西桑园、泥河岔道、新庄、东园、宝林、阜民九屯,连关厢谓之后十里,迁发山西等处流民充之,每户拨田五十亩,任种办纳粮差。 

 17.永乐十四年(1416)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于保安州,赐复三年。永乐十四年十一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二千三百余户于保安州,免赋役三年。 

 18.永乐十五年(1417)五月,山西平阳、大同、蔚州、广灵等府州申外山等诣阙上言“乞分丁于北京、广平、清河等宽闲之处,占籍为民,拨田耕种,依例输税,庶不失所”,从之。仍免田租一年。 

明代移民有两大类型。一是明初政府组织的人口迁徙;二是人民自发流移,而政府加以限制和打击。明初政府组织的移民,被迁徙的原因,所去的地方,到新地区的职业,均有所不同。一种情形是为开发朱元璋故乡凤阳地方,几十万人迁到那里。二是为解决地少人多区域的失业问题,将狭乡之民迁往宽乡,洪洞大槐树移民到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等地,给钱钞备农具,3年内不征赋税。200多年后顾炎武到河北大名府,了解到当地居民来源于山西的情况,他听魏县长讲,该县非土著居民占人口的十分之八,睿、滑、内黄等地迁居者也占十分之三,以此想见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之多。后世河南、河北人说起祖籍,往往提山西,并形成俗谚“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移民的历史记载 

明朝政府移民垦荒的原则是把农民从窄乡移到宽县,从人

多田少的地方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曾有定制,对北方郡县荒芜田地,召乡民无田者移民垦辟,每户给15亩,又给3亩菜地,皆免3年租税。朱元璋还设置司农司于河南,专管移民垦田之事,在这以前已下令,凡州、县农民开荒及移民开荒,都归垦荒人所有,作为永业,还责成地方官散发耕牛种籽,使移民、流民能定居附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明初洪武年间先后从山西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移民18次。 

1.洪武六年(1373),徙山西真定民屯凤阳。 

2.洪武九年(1376)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于凤阳屯田,遣人赍冬衣给之。九年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 

3.洪武十三年(1380)五月,山西民为军者二万四千余户,悉还为民。 

4.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徙山西泽、潞二州民之无田者,往彰德、真定、临清、归德、太康等闲旷之地。二十一年八月,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家具,复三年。  

 5.洪武二十二年(1389)九月,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名、广平、东昌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千七十二顷。” 

6.洪武二十二年(1389)九月,山西沁州民张从整等一百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仵曳仇赛   继可枫潘  抄习简问  芦沈储延 

移民的地理分布 哈腰巩息   己梯浑染  盛恩边菅  冷血容阎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寄拓宿志   呼奇邸狼  索殷付印  锁穗紫檀 料的记载,加之笔者收集查阅的家谱、碑文、信函资料和大槐曾加浮屠   致禚亢项  姬吉阴危  韶所郎坊 树祭祖园留言簿不完全统计,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00尼乜慕幕   昝隗赔詹  禄罗为胃  鲍谷凤曼 余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500余县(市)。其中:河南106缴伪岑莘   缪斯侣栾  各郅徂汲  封候卞梁 县(市),北京、天津、河北129县(市),山东92县(市),江家喻户晓   这只廖湛  直廉佘仉  莒赖库阚 苏、安徽、湖北、湖南62县(市),陕西、甘肃、宁夏51县(市), 要么嫪雒   润卡翁罡  咎油訾璩  闵境审匡 山西34县(市),内蒙9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坡箕雷瞿   迟啜其宛  逢戈丛荆  灵郗佟鲜 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 倘邬蔚幺   隗股脱撖  银铜铁木  解椎覃盘 

(一)移民姓氏 买舟宓冉   诸葛令狐  皇甫欧阳  司马夏侯

笔者从1982—2002年21年间收集的全国各地大槐树移民上官呼延   肖葛钤励  颉俎贝浦  束利扶暨 后裔6000余件(人次)信函、家谱、碑文和大槐树祭祖园留言蓟鄂广弘   茅蓬酆郦  贲麴麋斜  越堵敖融 簿等有关姓氏资料及洪洞县现有姓氏资料整理汇集,据不完全阙夔殳红   空厍咸诸  胜豆刀德  贯六佀奉 统计,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69个,现试以百家姓形式编辑农沃宦雍   慎终须仰  曷鉴化位  濮 如下:  (二)移民在河南地区的分布 

山西洪洞   历史尤长  炎黄子孙  万代荣昌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向有中原、中州之称,元属河尧都平阳   虞由英皇  羊解士师  禹夏商汤 南江北行中书省,明置河南布政使司,辖8府,1直隶州,11周朝文武   攻成姜尚  巫霸亓熊  林栗好强 属州,96县。元朝末年,河南是兵荒天灾的重点地区,明初该燕韩赵魏   齐楚秦庞  相茹纪信  汉高刘邦 地区土地荒芜,人口稀少,到处都是一片残景。朱元璋说:“中晋隋唐宋   辽金祁连  蒙时末年  战斗弋常 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据成化天宰水寒   北国田干  甄主元章  明君建江 版《河南省志》载,洪武年间,在河南所辖10府12州88县中,徐礼郁新   纳皋奏爨  贾村古槐  济中官迁 有13个州县,户数都在1001户之下。山西与河南邻近,河南伯仲叔季   拜祭祖先  过桥行路  辈井吏乡 地广人稀,山西地狭人众,河南自然是山西移民的重点地区之京经鲁于   苏折涂杭  冀安东省  宁淮陕甘 一。据历史文献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迁于彰德府、怀庆府、湘桂隆庆   旭惠泽桓  社刁弓张  智慧和畅 开封府、卫辉府、大名府、归德府者居多,其它河南府、汝宁富饶欣慰   芮雪降祥  辛勤劳作  霍岳丰唱 府、南阳府也不少。山西往河南移民的次数也为最多,主要为麦苗青绿   玉锋峦岚  知足能乐  硕果森满 洪武年间所迁,其次为永乐年间所迁。明朝洪武、永乐年间从温柔遆贴   幸福快苑  宫廷繁华  俞院梅兰 山西洪洞大规模往河南地区移民,从众多的家乘、地方志、地景泰晨花   员阵宣童  康喜郏靖  崇振綦苌 名录所证实。从河南的移民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流域和淮吾顼邢海   吕律陶颜  宗族修普  寻根记念 河流域为主,此乃和两河流域的水灾及元末农民起义的战场相范黎朱公   暴财施善  陆游包程  孔丘屈原 吻合。经笔者对河南地区家乘、地方志及所收集的信函资料不典韦蔡伦   堤玄於钱  来嵇冯申  孟柯鹿班 完全统计,河南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有106个县彦博毕升   乔遆许郇  萧何窦仪  邵甬倪赞 (市):郑州、荥阳、开封、平顶山、洛阳、焦作、鹤璧、杞县、裴巨卢值   晏隐薛旋  粟宇阮籍  邓攸龚贤 尉氏、新郑、登封、兰考、中牟、新密、巩县、新乡、卫辉、彭悦樊邰   聂耳释邝  少帅肇司  崔浩褚员 封丘、获嘉、温县、济源、博爱、辉县、原阳、武陟、孟县、曹操宓佴   袁枚随渊  晁盖李逵  衡闻邴添 沁阳、修武、安阳、范县、台前、滑县、浚县、内黄、清丰、郑杰南仝   应怀复初  守仁续邹  石蒲段让 濮阳、长垣、汤阴、林州、商丘、永城、睢县、宁陵、民权、郜丁光陈   马牧左权  绒甲卫营  郭种王轩 周口、商水、扶沟、西华、太康、郸城、项城、许昌、漯河、薄后淳义   寿骈墨香  董蔺贺荀  保运孤藏 鄢陵、郾城、襄城、鲁山、长葛、临颍、叶县、宝丰、陕县、伏席吴回   蒯缑开鞍  盍逯伍胥  佼较眭严 禹县、驻马店、确山、西平、汝南、新蔡、上蔡、信阳、息县、巴焦句滕   柴胡米莲  麻娄云凌  艾叶伸展 固始、泌阳、正阳、新县、罗山、商城、南阳、方城、唐河、摸药杜钟   飞深秋烟  闸谢党生  菜霞娇鄢 新野、邓县、淅川、南召、桐柏、镇平、内乡、西峡、三门峡、松柏竹荷   桃穆柳杨  尖负忠任  弥侯采桑 义马、孟津、汝州、汝阳、栾川、灵宝、渑池、偃师、伊川、黑牛充冬   支钞顾全  那苟言笑  达鞠勇刚 宜阳、洛宁、卢氏、新安、淇县、嵩县、郏县、舞阳。 牟闽神尹   百亿希望  庄居滑稽  交谊宜臧  (三)移民在山东地区的分布 

毛裘刑衣   蒋才郇练  钮扣侬纽  介绍萎婉 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黄海、渤海之滨,元属中书省,明秘密革职   伟戴羡漫  霭门竺扈  妙碧岂谈 置山东布政使司,辖6府,15属州,89县。元末明初,山东姚鹏祝傅   莫及鞭婵  白日落露  渠窄需宽 地区人口与山西地区人口不相上下,而土地面积却比山西大多卜从揭蒂   布依曲弯  别俱易格  蹇贵巢双 了。由于元末战乱及灾荒,再加上朱元璋北伐,靖难之役的两管舒乌丌   符合鱼养  计瓮会骆  欧乐余闪 次战争,靖难之役山东军民抵抗燕军最为顽强,山东参政铁弦睦佩斐翠   亲毋诚方  钦校慈母  共益泥谭 数败燕军于山东境内,民众也多自发抵抗燕军,南军李景隆在覃郄邱戎   瞧戚配旁  千尉车龙  筛沙狄房 德州、济南地区与燕军反复拉锯作战,燕王胜后,对这些地区恭敬校尉   卓酒补凡  更进奕步  关察风向 的民众进行了残酷的屠杀,造成山东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敦迪克寇   独皮恒当 耿庚翟奚  洛伊部汪 无鸡鸣”,所以山东地区是移民的重点地区。往山东的移民洪贡税狐弭   郝赫轷单  彻查费靳  池荫赤蓝 武、永乐朝较多。在记载的18次移民中,往山东地区的移民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就有4次大批移民。但大量的家谱、碑文及地方志记载永乐朝为多。主要迁往东昌府、济南府、兖州府、菜州府、德州府等。据叶涛《移民?山东人?山东民俗》调查,在鲁西南一带,大约半数以上的村庄是明代建立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最初主要分布在鲁西北一带,这主要由于元末明初山东的战乱和黄河泛滥都在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但经过明初的再迁移,就分布到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了。据笔者对山东地区的家谱、碑文、地方志和收集的信函资料不完全统计,山东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有9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青岛、胶南、胶县、即墨、淄博、枣庄、滕县、德州、宁津、商河、济阳、禹城、夏津、陵县、齐河、武城、广饶、滨县、垦利、阳信、沾化、利津、博兴、惠民、潍坊、潍县、诸城、郯城、安丘、临朐、寿光、高密、益都、烟台、牟平、文登、莱阳、栖霞、掖县、荣城、菜西、招远、黄县、临沂、沂水、日照、平邑、沂源、沂南、莒县、莒南、费县、泰安、莱芫、新汶、肥城、平阴、宁阳、东平、济宁、兖州、鱼台、嘉祥、汶上、曲阜、邹县、菏泽、郓城、巨野、单县、曹县、鄄城、梁山、定陶、东明、聊城、东阿、临清、莘县、金乡、微山、阳谷、冠县、高唐、邹平、无棣、威海、蓬莱。 

 (四)移民在京、津、冀地区的分布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端,当东北和华北等地区枢纽。金时正式建都,称中都,元为大都,明称京师。辖8府,2个直隶州,17属州,116县。洪武二十六年编户334792,口1926595。天津位于海河平原东北部,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东临渤海。金元时代称直沽,为漕运要地,后设海津镇,属静海县,明永乐初置天津卫。河北省位于黄河下流以北,东临渤海,元属中书省,明朝直隶京师。 

明朝洪武初年攻下大都后,大都至漠北地区,东起辽东,西至陕甘,仍为元朝王室控制。明政府与其连年作战,为了巩固边防,充实粮饷,洪武年间就组织向京师地区(冀、京、津地区)移民。靖难之役后,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也随之转移,这样永乐年间又多次往该地区组织移民。据《明史》、《明实录》记载,向京、津、冀地区移民者有永乐年间6次,共10次,大批移民该地区为正史记载之首。迁民以移往北平府、真定府、广平府、顺德府、大名府、保安州所属县为多,移民以永乐年间为多,洪武年间次之,是明朝移民的重点地区。从调查资料及家谱、碑文、信函资料确证,明朝洪武年间即向该地区移民,永乐年间移民为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京、津、冀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有129县(市),其主要分布为:北京、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通县、大兴、房山、天津、静海、武清、宝坻、宁河、蓟县、石家庄、唐山、灵寿、束鹿、晋州、藁城、赵县、井陉、获鹿、新乐、正定、深泽、无极、赞皇、元氏、栾城、平山、张家口、怀来、蔚县、张北、宣化、涿鹿、怀安、滦平、隆化、丰宁、万全、迁西、迁安、昌黎、卢龙、滦南、遵化、玉田、乐亭、滦县、丰南、安次、三河、霸县、固安、大城、秦皇岛、安平、交河、肃宁、文安、永清、保定、涞水、阜平、唐县、徐水、高阳、沧州、青县、海兴、任丘、武邑、故城、冀县、丘县、鸡泽、临西、任县、涿县、定兴、安新、蠡县、博野、定县、涞源、新城、完县、清苑、满城、沧县、东光、河间、献县、衡水、饶阳、阜城、景县、枣强、深县、武强、邯郸、永年、曲周、魏县、成安、大名、涉县、广平、临漳、磁县、武安、邢台、柏乡、隆尧、南宫、巨鹿、沙河、临城、新河、清河、广宗、内丘、威县、南和、南皮、孟村回族自治县。 

 (五)移民在皖、苏、鄂、湘地区的分布 

安徽省在长江下游,元属河南和浙江行中书省,明直隶南

京。江苏省位于东部临海,长江下游,元属湖南和浙江行中书省,明直隶南京。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元属湖广行中书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元属湖广行中书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明时安徽、江苏两省同直隶南京,辖14府,4直隶州、17属州,97县。湖南、湖北、同为湖广布政使司,辖15府,2直隶州,17属州108县,洪武二十六年编户775851,口4702660。元末南方红巾军起义地区主要在江淮一带,刘福通在颍州起义,彭莹玉的徒弟邹普胜在蕲山、黄州与徐寿辉起兵反元。公元1356年徐寿辉占领了湖北、湖南、浙江、安徽广大地区。明玉珍湖北随县人,张士诚江苏大丰人,陈友谅湖北沔阳人,朱元璋安徽人。他们各自起兵于自己的家乡,十几年间这些农民军转战于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区,各农民军之间,农民军与元军之间拉锯作战,使这些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土地多荒芜,千里无人烟。明朝政府建立后,首先往以上地区移民。洪武六年,洪武九年十一月,两次从山西移民。根据笔者收集的家乘碑文、信函资料不完全的统计,皖、苏、鄂、湘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有62个县(市),其主要分布:合肥、马鞍山、长丰、蚌埠、六安、明光、定远、淮北、安庆、铜陵、宿州、砀山、萧县、灵璧、怀远、滁州、凤阳、和县、泾县、寿县、亳县、蒙城、利辛、睢宁、阜南、南京、徐州、连云港、丰县、沛县、盱眙、大丰、铜山、泗阳、沐阳、如皋、清江、江都、襄阳、武汉、十堰、孝感、大悟、荆门、监利、沔阳、郧县、均县、随县、随州、枣阳、宜城、保康、光化、钟祥、长沙、株洲、郴州、郴县、桑植、襄樊、邳州。 

 (六)移民在陕、甘、宁地区的分布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元属陕西行中书省,明置陕西布政使司。甘肃省在我国西北部,元属陕西行中书省,明属陕西布政使司。宁夏在我国西北部,元置宁夏路,属甘肃和陕西行中书省,明置宁夏府,后改宁夏卫,属陕西布政使司。明朝陕西布政使司辖8府,21属州,95县。洪武二十六年编户294526,口3316569。陕西与山西隔黄河为邻,古有秦晋之好的典故,元朝末年扩廓贴木儿父子势力强大后,首先是从山西定陕西,与陕西李思齐军决战于关中等地区,使陕西地区屡遭兵乱。明朝建立,晋王多次带山西军出塞外筑城屯田。《明史》、《明实录》记载:洪武十三年五月,洪武二十二年九月,洪武二十八年正月,永乐元年八月,4次大批移民于该地区。陕西、甘肃的移民分布在关中地区,宝鸡地区及邻近山西地区多一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山东、河南间接迁移去的。根据地方志、家谱、碑文及信函资料不完全统计,陕甘宁地区移民51县(市)。其主要分布:西安、铜川、宝鸡、岐山、武功、眉县、三原、户县、蒲城、韩城、大荔、合阳、白水、澄城、银川、青铜峡、石咀山、麟游、兰州、甘谷、天水、张掖、镇原、扶风、彬县、米脂、绥德、吴堡、周至、民乐、景泰、中卫、兴平、乾县、会宁、榆林、武威、商州、固原、华阴、古浪、洛南、商南、山阳、丹凤、城固、威南、靖远、平凉、庄浪、渭南、临泽、高台。 

 (七)移民在晋北、晋中及内蒙、东三省地区的分布 山西省史称“三晋”,又称“河东”、“山右”。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河中游以东。元属中书省,置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宣慰使司,明置山西布政使司,辖5府,3直隶州,16属州,79县。洪武二十六年编户591444,口4072127。五府为太原府、平阳府、汾州府、潞安府、大同府。三直隶州为泽州、沁州、辽州。太原府治阳曲(今太原市),领平定、忻、代、岢岚、保德五州,县二十。平阳府治今临汾,领蒲、解、泽、霍、吉、隰六州,县二十八。汾州府治今汾阳,领永宁一州七县。潞安府治今长治,领八县。大同府治大同,领浑源、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应、朔、蔚四州,县七。直隶泽州治今晋城,领县四。沁州治今沁县,领县二。辽州治今左权县,领县二。元末明初,山西仅晋南一带较少战争,但在别的地区却不一样了。早在刘福通领导的反元大起义前,晋中、晋北地区由于连年战乱,百姓生活困苦,1349年就发生了冀宁、平遥等地的曹七七起义,旋被元政府镇压。至正十七年(1357)红巾军北伐,取泽州、陵川,又克高平,占领潞州,又攻壶关。1358年,又多次进攻山西的元军。明朝政府建立初年,元军在晋北的残余势力还有“四大王”盘居在芦芽山,与明军反复交战。明洪武二十年,山西元朝残余势力才完全被消灭。以上战争主要在晋中、晋北、晋东南地区,使这些地区人口剧减。针对这些情况,洪武七年(1375)朱元璋遣汤和、傅友德,到山西主持屯田,洪武二十五年冯胜、傅友德帅常升到大同等地屯田。晋北田野日辟,屯政大兴。永乐十三年(1415),明成祖遣刘斌等巡视太原、大同的屯田,宣德六年(1431)明宣宗又命侍郎柴东经理山西屯田。商屯始于山西大同,自洪武三年始,至永乐、成化间山西雁门关内外出现了许多商人屯垦区。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晋中、晋北,甚至内蒙、东三省、广西也有部分移民。根据笔者收集的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资料,据不完全统计,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西有34县(市)、内蒙8县(市)、辽宁11县(市)、吉林3县(市)、黑龙江3县(市)、广西1县。其分布为:太原、五台、平定、寿阳、代县、交城、祁县、阳城、灵石、平遥、清徐、忻州、大同、浑源、应县、朔州、榆次、太谷、介休、阳曲、阳泉、定襄、榆社、原平、平鲁、阳高、盂县、汾阳、孝义、运城、静乐、长治、潞城、晋城、呼和浩特、包头、固阳、凉城、丰镇、清水河、商都、兴和、沈阳、大连、清原、抚顺、丹东、鞍山、辽阳、海城、凌原、锦州、建平、长春、四平、洮安、哈尔滨、鹤岗、嫩江、北流县。 

 

移民后裔遍神州 

洪洞大槐树移民,据从时间上看主要是明朝洪武、永乐两朝,但从家谱、碑文及一些地方志的记载中,早在宋代就有少量的移民,明朝初期是高潮,一直延续到清朝中叶。民国《修武县志?迁民表》载:东于村张从宋理宗时由洪洞县迁来已传24世,有《张氏宗谱》记载。《续文献通考》载:金天辅六年既定山西诸州,以上京为内地,移其民实之。滕县戚庄《戚氏族谱》载其始祖于元初由洪洞迁入滕县,雍正版《洪洞县志》载:“明宣德三年,山西民饥,流徙南阳诸郡不下十余万。”在普查地名中,定陶县洪熙年间到崇祯年间有50户洪洞移民,有18个村庄是元、清时迁去的。宋代到清中叶,历时四代,除明洪武、永乐年间是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外,其余时间都是小规模自发的移民。 

明朝政府组织的洪洞大槐树移民,不是只迁洪洞人,但洪洞广济寺大槐树是聚散地。据曹县王文亭调查:定陶县小王庄王琰乃绛州稷山人,湾子张三老泽州阳城人,李家李庆泽州阳城人,牛双楼牛从忠山西壶关人,东明县王菜园村王伯通山西灵石人,卢寨村卢士元潞安府潞城人,于兴屯村王敬贤平阳府万泉县人,杨庄村杨伸懿平阳府曲沃人,焦楼村焦旺泽州高平人,曹县徐庄村徐行三汾州人,双王村王希贤介休人,这些都是明朝从洪洞大槐树集中迁移的。   

“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有这个普遍的说法,凡是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脚小指甲是复形,即脚小指甲上有一片大指甲,还有一片小指甲,不是洪洞移民后裔,均无此特证。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在600余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如今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已遍及神州大地

2000余个县(市)以及香港、台湾、澳门及海外许多地区,经

过几代、十几代大都不知先祖被迁在何村何地,但大家都知道:洪洞是我的老家,大槐树下是我的故乡。这一点谁也没有忘记!移民们在离开大槐树时恋恋不舍,到达新的定居地后又大多栽种了槐树,以寄托对故乡的相思之情。河北省河间县高鲁村高氏在家门口栽了一棵槐树,保定府西关谢氏开了名叫老槐茂的酱菜铺,河南确山县有槐树庙村、大槐树村、槐树庄村,山东荷泽袁固堆袁家祠堂的石碑上刻着一首诗:“昔日从戎驱鞑虏,今朝屯田太行东。洪洞分支老门弟,曹州安居旧家风。古岗植槐三五株,铭记山西父老情。”偃师县《赵氏族谱》载:“念新造之艰窘,伯与仲故讳经而讳营,恐故都之遗忘,叔与季则讳槐而讳显。”赵氏四祖的名字明确无误地表述了思念故乡,经营槐显(乡)的情怀。移民们移往各地,有一姓分为几姓,供一始祖者。永城县《崔、谢、张、陈谱引》:“慈时也,土广民稀,将四子分为崔、谢、张、陈四姓。”曹县长刘庄《魏刘氏合谱》内载祠堂对联曰:“考昔洪洞同宗始;证今曹邑分姓传。两姓判初,先祖昭证有代远;刘魏肇基,子孙竞是一脉传。”至今有“回、翟、常,一个娘”“魏、梁、陈,一家人”的说法。说明中华民族同根同祖,百姓一家。为此洪洞县从1991年起举办“寻根祭祖节”,将移民祖先的姓氏神位摆放在“祭祖堂”,并兴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每年都有10余万人次在这里寻根问祖、祭奠祖先。 

综上所述,洪洞大槐树移民历时长久、分布广泛,大规模的移民就有18次之多,人数近百万,迁民地域达18个省(市)500余县,涉及800余个姓氏,包括汉、蒙、回三大民族,自清以来,又有满族加入。这一移民壮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产生了就连封建王朝都料想不到的巨大影响,是中国历代规模最大的官方移民,为历代移民之最。移民迁徙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较合理地布局了人口生存的空间,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同时,先祖们在空前的大迁徙中,以大槐树恢弘气魄和根植泥土的不屈韧性,在他乡异土开始了荜路蓝缕的耕耘,不辞劳瘁的创业。先祖们的热血和汗水,为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移民迁徙中,先祖们不仅传播了北方的农耕技术和精神文化,与当地民众在文化上、心理上、习俗上的长期交融,培育出了新的文化,孕育了新的文明,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此前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那么我们可以说,明初的大槐树移民,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次大移民,而且是更重要的一次移民,在中国的移民史上留下了丰厚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葛剑雄《中国移民史?导论》。 (2)《元史?脱脱传》。 (3)《元史?察罕贴木儿传》。 (4)(5)(8)《元史?顺帝本纪》。 (6)(7)《元史?五行志》。 (9)《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四。 (10)顾炎武《日知录之余》卷十。 (11)《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五。 (12)《明史?太宗本纪》。 (13)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4)葛剑雄《家山何止大槐树》。 

 

张青 山西省洪洞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王  芳)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小学英语单词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