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工程科技> 城乡/园林规划> 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特征及成因初探

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特征及成因初探

上传者:段海滨
|
上传时间:2015-05-11
|
次下载

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特征及成因初探

规划研究

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特征及成因初探

EXPLORATORYSTUDYONCENTRALCHINA

FEATURESANDCAUSESOFURBANIZATJONIN

裴新生

PEIXinsheng

【摘要】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但区域间的城镇化发展并不平衡,使得以“区域”为研究单元的城镇化研究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theurbaneconomy,andunbalanceddevelopmentof

urban

system.Theresearchfindingsthereofrealisticbasisforthefurtherstudies

canon

provide

文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发展、产业结

构演进、城镇体系组织等维度梳理了中部六省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表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重大投资奠定了中部六省城镇化的基础,但是这些基础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全球化力量的多元变化,因此改革开放后中部六省城镇化进程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步显现并呈现出包括异地城镇化、城市经济内生动力匮乏、城镇体系

肆∞茧<thedynamicmechanismofregionalurbanization.

Meanwhile,thispaperaimstoprovidereferencesfor

theplanningpracticesinChina’Scentralcities.

KEYWORDS:centralChina;urbanization;features;

CaUReS

引言

随着全球化力量的深入与知识经济时代新兴

发展失衡等一系列共性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区域

性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同特征的逐渐发展.我国城镇化迈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的发展现实决定.以”区域”为空间尺度进行的城镇化研究不仅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紧密结合.也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东部地区属于城镇化先发地带.中部地区①作为东部与西部的连结地带,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始终处于中游水平,1990年代之后.其与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差距逐步拉大。然而.进入21世纪.中部地区城镇化率增速位列三大经济地带首位,成为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具有后发优势的地区。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而形成的新兴经济格局下进行的,因此其城镇化发展不能简单复制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而应探索一条适合区域发展现实的城镇化道路.这就要求对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特征进行深入探讨。

目前针对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动力机制的分析与探讨.根据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定性与规范比较研究.侧重于横向的比较分析,即将中部地区与东部城镇化先发地区相比.探讨两大区域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政策差异.宏观环境差异等。如张泰城

时也可为中部城市的规划实践提供系统参考。

∞m【关键词】中部;城镇化;特征;成因

ABSTRACT:ThoughChinaisatthestageofrapidurbanization,thereis

an

unbalanceddevelopment

greatpractical

on

amongregions,whichendows

significancetotheregion-basedresearches

China’Surbanization.ByexaminingsixcentralprovincesinChina,thispapertriestosortoutthehistoricalcontextofthe

urbanization

processinthe

as

sixcentralprovincesthroughsuchdimensions

populationgrowth,industrialstructureevolution,andurbansystem.Studiesshowthat

major

era

state

【文章编号l

1002—1329

investmentsduringtheplannedeconomy

have

(2013)09—0022—06【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A

laidfoundationfortheurbanizationinthesesixprovinces,butthefoundation

can

hardlycope

withthediversechangesofmarketeconomyandglobalization?Afterthereformandopening。up,the

【作者简介】

裴新生(1

973一).男,硕

urbanizationinthesixcentralprovincesapparently

eastern

士.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laggedbehindthe计研究院.所长.高级规划师。

【修改日期】201

3-08—14

developedregions,with

an

increasinglywideninggap.Nevertheless.theyshared

seriesofcommon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non.

localurbanization,lackofendogenousdynamicsin

万方数据

等…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认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结构是多层次的。刘传江等怛1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呈现钟摆式.虽然实现了产业转移但因未能在新居住地沉淀而不彻底等结论。这些研究均说明,中部地区城镇化推进多年,产生了一系列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地域性独有特征。另一类为定量研究.多采用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法,研究对象多为中部地区某省份或某城市,侧重于纵向的深入分析,致力于得出其城镇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如石丹丹H1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长沙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的分析;李娟文等”1对湖北省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孙新雷等怕1对河南省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及基本动力机制的研究.以及钟笃粮垆1对江西省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以上研究在工业化与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重要推力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但是.这种纵向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中部地区特有的发展特征与宏观背景。

中部地区城镇化特有的发展特征是客观存在的.对其研究归纳不容忽视.但这也正是以往研究中所欠缺的.以往的研究以区域为研究单元及空间尺度的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对其城镇化发展进程及演变格局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并归纳中部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城镇化特征.以期为该地区的规划实践提供一定现实依据.同时也可为深入探索该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提供一定启示。

东北和内地城市.项目安排上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为重点。获得重点项目的城市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新兴的重要重工业型城市。156个工业项目中.山西太原有11项,湖北武汉有8项.河南鹤岗则迅速发展成为煤矿城市。资源型工业、重化工业是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基础,并逐步演变成了地区的支柱行业。这样的发展基础使得中部地区的城市轻重工业结构比例略显失衡.重工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城市始终以生产性职能为主。

此种发展基础使得中部地区的主导产业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工业以及部分大型国有项目所支撑的行业。湖北省主要以汽车制造(二汽)和非金属矿采选业为主导.山西,河南主要以煤矿资源型工业为发展主导.形成了特殊的工矿城市、工矿区域等。安徽,湖南、江西则主要以1990年代的

表1中部六省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on

Tab.1Comparison

and

theindustrialstructurebetween

thesixcentralprovinces

thenationalaverage

省份安徽江西河南山西湖北湖南中部平均全国平均

40

1990在

5:40S:190

8:2630:266

2000芷

24.1.42.7:33242210

14

2010笠

0:52.1:339

41.9:3136

437

2:350:4086:470:3049:503:387

128:542:33014.1:573:28.66.0:56

9:37.1

20.3:52.8:27.43639

6:39.6:2387:356:247

155:497:34921.3:396:39120.2:446:352159:50.9:332

135:486:37914

B:45.8:39.7

36.6:389:24.527

1:41

6:31.3

130:524:34.610

1:468:43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及各省统计年鉴。

勰孤矿引副剥

中部六省城镇化进程的特征分析经济视角

(1)产业结构固化单一.第二产业长期占据

表2

Tab.2

2000年与2010年中部六省高区位商行业比较

onhigh-locationquotientindustryofthesixcenlralprovinces

and20lOin2000

Comparison

2.1省份2000年高区位商行业

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2010年高区位商行业

煤炭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煤炭开采和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绝对优势.第三产业提升缓慢。

相较突出的生产性职能,中部六省服务性经济职能的发展略显不足。从六省产业结构来看.均存在第二产业比重在三次产业中占绝对比重且领先优势仍在进一步提高的现象。相对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为50%左右的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仍显现出非常典型的以生产性职能为主的发展模式.服务性职能稍显薄弱(表1)。

(2)重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城市服务性职能发展缓慢。

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基础主要依托于国有大型项目投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中部地区投入了众多重要的工业项目。”一五“时期,我国计划将工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冶金、煤炭.机械等重工业之上.工业布局上考虑到国防需要主要放在

山西木材及竹材采运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煤炭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河南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安徽

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

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台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湖南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江西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及竹材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湖北

注:以全国为背景区域,将区位商大于2的行业视为区位商较高的行业。资料来源:相关年份各省及中国统计年鉴。

万方数据

E至亚二习

们∞盯∞∞引措”巧

㈣㈣啪湖咖咖啪咖啪

995

年份

图1

987-2010年中部六省户籍及常住人口变动比较(万人)

Fig.1

Comparison

on

thechangeofhouseholdregisterandpermanent

residentialpopulationofthesixcentralprovincesin

1987—2010(10,000

people)

表3中部六省2010年人口数量(万人)

Tab.3Populationofsixcentralprovincesin

2010(10,000people)省份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

净流出人口

净流出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

湖北省617657244527

3%

湖南省

709065685217.4%

安徽省6827

595087712

8%

河南省10663

9402126111.8%

山西省34633571—108江西省4633445717738%中部合计

38852

35673

3179

2%

资料来源:常住人口来源于各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户籍人口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

9.3%

?乡一城城一乡

60

4%

城一城-乡一乡

图2湖北省跨省迁出人口城乡间迁移状况(五普1%o数据)

Fig.2Inter-provincialmigrationbetweenurbanandrural

areasinHubeiProvincen‰dataoftheFifth

Census)

注:该图表中乡指乡村地区(包括建制乡及建制镇的村委会),城指街道办事处及建制镇居委会。

资源型工业为基础.新世纪后逐渐开始以钢铁、机械加工工业为发展主导(表2)。中部地区由此而发展成为生产性职能突出.以重化工业发展为主要动力的地区。

中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以重化工业为主.以计划经济时期大型工业项目为基础.现阶段仍以原

有大型企业为依托,产业内分工协作以及企业分

万方数据

支机构的设立都集中在大城市,使得中部地区大城市的生产性职能尤为突出。相比之下.这些大城市的服务性职能较差,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均与东部地区发达省份存在一定差距。

2.2人口视角

(1)1990年代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人121跨省迁

出。

990年代之前,受户籍政策以及经济发展

特征等的影响.远距离跨省人口迁移现象并不明显。1990年代之后.大量的外来资本和经济活动注入我国东部地区;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下.要素在市场内部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其中.人力资本要素的重新配置.即人口迁移特征在我国十分突出。此阶段人口众多而本地就业吸纳不足的中部地区出现了大规模人IZI跨省迁出现象,形成了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标志性特征之一[7—81。

中部六省人ISI大规模跨省迁出始于1990年代中后期。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中部六省常住人口合计达到32279万人.仅与户籍人口(32316万人)相差37万人;1995年1%人口抽样调

查时,差距扩大至872万人;至2010年.差距进一步扩大至3179万人。1995—2010年.中部六省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8.6‰,而同期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4.60/oo.常住人口增速慢于户籍人口.表明中部六省整体呈人口净流出态势

(图1)。

2010年.中部六省除山西省外人口均呈净流

出态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保守估计六省跨省流出人口总量达到3179万人。(表3).占中部六省户籍总人口的82%。

(2)跨省迁出人口已大部分实现异地城镇化。

以湖北省为例.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995-2000年,跨省迁出的人口中.604%的人口发生了乡一城迁移(图2).表明大部分的农村

人口在跨省迁移过程中实现了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即实现了异地城镇化。

2.3城镇体系视角

(1)城镇体系发展失衡.”一市独大”现象

普遍。

中部地区城镇体系的典型特征是除省会城市外.大中城市发展不足。除河南省有两座城市(郑州、洛阳)城市人口规模超过200万外,其余五省仅省会城市人121超过200万;江西、湖北.湖南省100-200万人CI城市缺失,其余三省该等级城市数量也明显低于东部发达省份(表4)。

省会城市4一市独大“的特征在中部六省表

现较为突出,与东部省份比较.无论是经济指标表4中部六省及东部三省2010年各规模等级城市数量一览还是人口指标.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占全省比重均Tab.4Numberofcitiesofdifferentsizesinsixcentralprovincesandthree

easternprovincesin2010

相对较高(图3)。地区省份200万以上100~200万50~100万20~50万20万以下

(2)小城镇普遍发展薄弱。安徽省12685不仅各级城市发展不足.中部地区小城镇的江西省13116发展也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河南省2261612

城镇规模偏小且用地不集约。2009年.中部部山西省11299六省建制镇(县城城关镇除外)的平均镇区面积为湖北省15169274hm2.远低于东部地区浙江,江苏和山东省的湖南省19712镇区规模。就人口规模而言.中部六省镇区平均山东省2410257人口规模为069万人.亦小于东部(表5)。东326189

产业基础薄弱。2009年.中部六省建制镇的部江苏省

浙江省144195

第~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均较高.可见中部六省小注:城镇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就业吸纳能力均远《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仅对设市城市情况予以统计,故表中数

据不包括各县城。

低于苏浙鲁三省(图4)。比较2009年各省建制镇资料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整2011。企业情况.可知中部六省建制镇企业数.企业从业人员和企业实交税三项指标均与苏浙鲁三省存%)在较大差距(图5)。40

社会服务设施发展相对滞后。虽然中部六省35在“十一五”期间相继推行“百镇千村”工程.30但总体而言,小城镇社会服务设施仍较为薄弱。25比较2009年中部六省及苏浙鲁三省的建制镇镇均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建制镇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数量方面虽与东部地区差距不大,但幼儿园的配置总体较少.文i一化设施数量则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表6)。

(3)城镇空间组织上仍以“点一轴”式发展安徽省省_■■■喃省■■■■■■●■酒省■;省■■■黼省---■崃省浙江省为主,城市间经济关联薄弱。

建国以来.国家层面施行的针对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升级.起初多是从经济发展角度图3中部六省及东部三省201o年省会城市经济及人口总■占全省比重的出发.以推进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为城镇化发展比较

Fig.3Comparisonontheproportionsofeconomyandpopulationofcapital

的主导。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之下,因资源优势.citiesinsixcentralandthreeeasternprovincesin2010区位优势或地形优势适合人口集聚发展的地区率资料来源:2011年各省统计年鉴。先发展为城镇;此后随着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尤其是交通线路沿线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表52009年各省建制镇规模比较(县城镇除外)

Tab.5

逐渐形成了沿轴线布局的城镇发展地带。1990年Comparisononthesizeofestablishedtownsindifferentprovincesin

2009(excludingcountytowns)

代之后.国家层面施行的城镇化战略开始逐渐重镇区平均镇区平均每平方公镇区规模小视城镇空间布局与规模结构,相继提出了针对城地区省份人口(万占地面积里容纳人于1万人比镇规模等级结构调整的要求.并试图加强城镇间人)(hml)口{人)重(%)发展关联.促进城镇连绵区域的形成发展。安徽省074290255278.94

中部六省的城镇空间布局形式特征与演变江西省04624115871624较为一致.可归纳为“自然、资源条件为依托的湖北省08734929867186点状布局一项目基础.交通设施为依托的轴线布中部湖南省06626322698443局~交通干线、重要资源为依托的点轴式布局一河南省10237035156262初始化网状布局”模式(表7)。即初期多数率先山西省04313214689603发展的城镇源于资源型与重化工业项目的投入;中部六省平均069274239668.00之后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中部地、江苏省15943654894887区的地理特征.沿河流水系与交通轴线的城镇东部浙江省11354738976838发展进一步加快.在空间上直接体现为以。点一山东省189672650166.70轴”式空间结构为主的发展格局i进入新世纪.资料来源:201o年全国建制镇统计资料。万方数据5一骺球阡

规划研究

中部六省虽然均欲依托城市带、城市群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但是现阶段中部六省的城镇发展仍以点轴式布局为主,城镇间关联紧密的连绵发展区域尚未形成.城市带与城市群在中部

9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撒

~“

■■晒

‘r■■■●■龇

、Ⅺ

■●■雌

-i

■■■■■礁

■■●■●幢■■●■谚“n

■■■柏■●■■●■峙

图4

2009年各省建制镇就业结构

Fig.4

Employmentstructure

oftheestablishedtownsofdifferentprovincesin

2009

资料来源:2008、201O年全国建制镇统计资料,企业实交税采用2008年26

统计数据。

誉l藩益l哥

甘l潜

艟l造

器l;

啪瞄伽瑚咖瞄瞄伽狮

0一’I拇-、!It

t_‘

一f

●r

●i;

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

图5

2009年各省建制镇企业情况一览

Fig.5Enterprisesintheestablishedtownsofdifferentprovincesin2009

资料来源:同上。

表62009年各省建制镇镇均公共服务设施数量(个)

Tab.6AveragenumberofpubUcfacilitiesinestablishedtownsindifferentprovincesin2009

地区省份

小学

中学

幼儿园

图书馆,文化站

影剧院

体育场医院卫敬老院馆

生院

福利院

安徽14012695191.490220382.641

58

江西

12

29

1728

80

16

0240281511.16由

湖北9241

86

4.541.43042O

31

55

168部

湖南9532035421160.340.301.73108河南165726712.33

12

0331031

98

163

山西14

29

26

10.29

3200241272.090.72江苏

5402399552

78

0.84104

1110174东浙江3741

86

10

72

201O461

98

114部

0.4B山东

10.90

2.5420044.56

O.43

33

2.43

161

资料来源:201o年全国建制镇统计资料。

万方数据

地区仍仅为地域空间概念。

3中部六省城镇化特征的成因初探

(1)城市内生发展动力较弱。

中部六省虽然工业化基础较好.但是城市内部自下而上的经济发展动力较弱。大项目的早期注入使得企业职能分工较为固定.集团设立在城市中的分支机构与城市本地企业间前后向关联较少.对于就业人员的吸纳也较多依赖大型企业

集团或资源型企业集团,本地企业发展较慢,就

业吸纳能力相对较弱.加上城市服务性职能发展不足.具有较强就业吸纳能力的服务型行业发展不足等均使得城市的集聚效应无法加强。另~方面,大型重工项目多集中于大城市,相对固化的企业职能分工体系使得中小城市很难在发展中寻得一席之地,因此中部各省小城市数量虽多.但现阶段由于经济动力不强.也无法起到对周边小

城镇的集聚作用,因而造就了现阶段中部地区较

为畸形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小城市经济实力不强且较为分散,“一市独

大“现象比比皆是。

(2)小城镇发展不足,在城镇化进程中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中部地区小城镇产业发展的不足直接导致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一方面.中部地区小城镇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后于东部先发地区.农业劳动效率.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下导致了第一产业初始动力不强。此外东部先发地区小城镇多为内生型发展,而中部地区小城镇未能享受到东南沿海地区小城镇

率先对外开放的特殊优惠政策.丧失了民营经济崛起和壮大的先机;由于长期缺少国家投资,失去了外源性融资的渠道.使得中部地区小城镇的非农产业多以简单的附加值低的农产品加工为主.以乡镇企业等形式为主的非农经济较为薄弱.无法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也很难实现要素集聚。再加上小城镇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不能起到应有的集聚效应并对周边农村地区产生辐射.使得中部地区的小城镇虽然数量众多.但未能在其城镇化进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3)本地就业供给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异地就业。

对外开放与国家的沿海倾斜政策使东部沿

海地区出现高速经济增长.同时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东部地区城市问经济关联的增强奠定了基础.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活力、企业数量.经济体量、收入水平等均领先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大城市生产性职能较强,主要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服务性行业目前发展不足,就业吸纳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中小城市及小城镇非农产业发展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