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哲学/历史> 隋唐洛阳_山水城市_建设的历史经验_兼论洛阳城市建设的历史文化_周明霞

隋唐洛阳_山水城市_建设的历史经验_兼论洛阳城市建设的历史文化_周明霞

  建筑与文化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隋唐洛阳“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经验

  —— 兼论洛阳城市建设的历史文化

  Historic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of Shanshui City in Luoyang of Sui-Tang Dynasties

  —— Historical Culture in Modern Luoyang Construction

  Zhou MingxiaTong Hongxing

  周 明 霞 仝 红 星

  中图分类号 TU-0.9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8)02-0010-04

  摘 要 该文论述了隋唐洛阳城 “象天法地”、“天人合一”、“跨河建城”、“城苑一体”、“园居一体”的“山水城市”建设历史经验,以及加强都城保护,防止都城风貌的缺失,构建和谐城市、艺术城市、园林城市和山水城市的历史文化源流。

  关键词 隋唐洛阳城 “山水城市” 城市历史文化

  洛阳有四千多年的建城史,在这漫长的都城岁月里,隋唐洛阳城是其“辉煌时期”,而在这300余年的“辉煌时期”里,其间(周)武则天执政的21年里又是其“黄金时期”。 该文论述隋唐洛阳城的“山水城市”建设特点和对现代洛阳城市建设的启示。

  “确乎神都”洛阳城对应天上日、月和东、西、南、北、中的五星, 以应“象天法地”、“天人合一”。

  这些观念是武则天建设“神都”洛阳的哲学思想:即“君权神授”,“替天执政”。

  (2)“跨河建城”的“山水城市”理念

  1 隋唐洛阳城市建设的特点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ounds historic construction experiences of Shanshui City in Luoyang of Sui-Tang Dynasties, such as imitation the pattern of sky and earth, integration of heaven and man, construction city across the river, city blending with park, and living in the garden, and explains the historical culture headstreams: strengthening the capital protection, preventing the lost of the capital scene and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ity, artistic, garden and Shanshui City.

  Key Words Luoyang of Sui-Tang Dynasties, Shanshui City, Urban historical culture

  (1)“象天法地”、“天人合一”的都城建设理念

  中国古代的其他都城大都不是跨河建设。按照现代城市学的观点,“跨河建城”,一是城市规模易于扩大,洛阳是中世纪时代,世界上超大型城市之一(洛阳建成区达60km2。其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君土坦丁堡仅24.3 km2);二是给城市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应。

  隋唐洛阳城是古代中国最为理想的“风水”,都城。依山面水,向阳近水,前有“天阙”(伊阙),九皋,嵩、少案山面立,左首阳、右秦岭,谓之青龙、白虎相卫。邙山为父山,追溯昆仑为祖山。伊洛相会东入于河,群山环抱,水口相通。这样的形势,历史地理学家誉为 “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

  (3)“城苑一体”、”园居一体”的建设理念

  “象天法地”是秦汉以来都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其思想渊源来自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说以后,更强化了人间事物与天上星象相关的观念。武则天对此也莫可超越,首先提出把洛阳“东都”更名“神都”,意乃“君权神授”之地。又将洛都城市中轴线上的重要地标物更名为“七天”: “天阙”——即龙门“伊阙”,皇城、都城轴线上的南对景,对应于天上“天阙星座”。“天街”——即“定鼎门大街”。这是洛阳都城轴线上最重要的标志地段。宽110m,路边杨柳扶疏,间植桃、李、石榴,中间的3条道,居中为“御道”,两侧有水渠和平民道。 “天街”对应天上“天街”星座。“天津”——即“天津桥”。洛河喻意“天河”,其桥喻意天上“天津”星座。“天门”——即宫城的南正门“应天门”,对应天上“天门”星座。 “天宫”——即“明堂”,亦名“含元殿”、“通天宫。“天堂”——即后来建就之“天堂”,立大佛像。“天枢”——即武则天在皇城正门端门外,天津桥头所立之都城 “颂德”纪念碑,对应天上的“天枢星”。这样,

  隋炀帝命工部尚书宇文恺规划洛阳城时,同时规划“西苑”,周长200里,面积约600 km2,大体包括今孟津、新安、宜阳、伊川、等县部分。武则天重整“西苑”,并命名为“神都苑”,筑墙“东面十七里,南面三十九里,西面五十里,北面二十里。”面积约400 km2。中有合壁、龙麟、明德、黄女、高山、宿羽、青城、望春、冷泉、积翠、凌波等11离宫。这种 “城苑一体”的特征,源于 “林苑”对都城和国家特殊的社会功能:一为都城建设培育建筑用材;二为都城居民提供薪材;其三,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演习地;

  第一作者单位第二作者电子信箱邮 编收稿日期

  洛阳都城博物馆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thxcml@http://www.wendangwang.com471003

  2008 01 14

  第26卷

  崇佛,百姓亦心向往之。武氏当政,大修佛寺,意在获得民心拥戴。

  建明堂——明堂是国家最高等级的建筑,是古代天子宣布政令、奖励卫戍边防有功将领之殿堂。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土、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是国家和天子的象征。隋炀帝都洛阳以宫城正殿“乾阳殿”为明堂,后又三次重修,均不及前。武则天决定第四次重修。“明堂成,高294尺(按1唐大尺=0.2958m,合86.9652m,方三百尺(合88.74m),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 (注:东方青绿色,代表春天,喜庆;南方赤色,代表夏天。象征热烈;西方白色,代表秋天,象征和平;北方黑色,代表冬天,象征稳健、长寿;中为黄色,象征至尊、高尚)。中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施铁凤踽二丈(5.916m),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约合直径4m),上下通贯。”下施铁渠(屋檐下的排水管),为辟雍之象(辟雍四面环水)。号日“万象神宫”。 明堂在宫城、皇城和郭城中轴线上,高近87m,而其周围建筑多一、二层,最多三层,高6~7m。明堂是“神都”洛阳的标志性建筑,“大周王国”的风威所在,“去都百里,遥望见之”,“天都之地”。明堂建成后,武则天接着又命怀义营建“天堂”。“作纻麻大像(用纻麻夹缝做大佛像)。其小指中可容数人。”天堂总高当在120m左右。这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高的木构建筑,技艺超绝,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技艺的顶级代表作,对建筑技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立天枢——武则天执政后的延载元年(695年),

  图1 隋唐洛阳城平面复原图

  四夷和睦,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武三思率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即皇城正南门外,天津桥北端。)铭记功德,黜唐颂周。”对此,武则天以“国威”为重。遂命“姚王寿

  其四,“苑”中留有少数农民和农田,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直接供宫人食用;其五,结合军事要求,在山水佳丽处兴建离宫;其六,国家铸币基地;其七,修建太子学宫。

  所谓“园居一体化”是指皇朝宫人和城市居民都生活居住在园林之中。 武周时期,宫城内有“陶光园”,宫人生活在园林之中。宫城西毗连上阳离宫。“上阳宫”是由隋“十二院”发展而来的园林空间。洛阳城的官员、平民大多住在自家的园林中。 洛阳比长安气候略好,水域丰盈,空气湿润,山水景物优美。朝中高官多在长安做官,家居洛阳。武周时,大批高官居于洛阳,家家园林。大官百亩之宅,中官数十亩之宅,百姓也多有数亩之宅。伊、洛二水人城,家家流水,户户杨柳,“洛最多竹”,“家家种花。”“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语)“花时人人戴花,负担者亦然。”(欧阳修语)形成牡丹花会等民俗。这样的“园居一体化”城市,是武周时洛阳人的生活实况,也应是现代城市人民的理想追求。

  隋唐洛阳城实属“苑林”环绕的生态型都城。(4)重文崇教的文化艺术型城市

  隋唐洛阳的城市建设鲜明地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重文崇教”的治国理念。都城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充分渗透了儒、释、道文化的内蕴,城内建立了众多的文化和礼制建筑,如:

  立宗庙——宗庙是都城的重要礼制建筑,亦如北京清太庙。年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在此奉行朝祭。唐垂拱四年(688年)春正月,“于神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四时享祀如西庙(西京宗庙)之仪。又立宗先庙,以享武氏祖考。” 古代中国是礼仪之邦,礼制是建国之本。武则天修李氏宗庙,既表达武氏的孝道,尊重武氏祖宗,又表达对李氏的尊重,和谐共尊。

  重修白马寺——唐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即位,“诏修白马寺。”命寺僧薛怀义主持修缮工程。薛怀义度千余力士为僧人,又征调民夫匠师,广修僧房,修建殿堂,益筑亭台,使白马寺规模空前扩大,南抵洛水,北近邙山。 唐王朝

  为督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夏四月,天枢成,其制若柱,高一百五尺(31.06m),(直)径十二(3.55m),八面,各径五尺(1.48m)。下为铁山,周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经三丈(8.874m)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2.958m),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日:‘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是北极星的第一星,北极星也称“天枢”星。在城市中轴线的重要节点上,立“天枢”纪念碑,在城市地标景观上是城市标志,在文化要义上。体现国家政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论语?为政》)而“天枢”本身又是个极高的铸铜、铸铁结合的艺术雕塑精品。

  铸九州鼎”和“十二神”城雕——新“明堂”建成后,武则天又决定在其前广场立“九州鼎”、“十二神”铸铜大型城雕。命“铸铜为九州鼎,及十二神,皆高一丈(2.95m),各置其

  华中建筑11

  图2 隋唐洛阳城复原乌瞰图(洛阳建筑艺术家望远太绘)方。”《资治通鉴》载:“神都鼎曰豫州,高一丈八尺(5.324m),受干八百石。冀州鼎曰武兴:雍州鼎曰长安:兖州鼎曰日观;青州鼎日少阳;徐州鼎曰车源;扬州鼎曰江都,荆州鼎曰江陵;梁州鼎曰成都。八州鼎高一丈四尺(4.141m),各受干二百石。”十二神: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皆高一丈(2.958m)。 可以想象,在近87m高的大型古典建筑之前。约100m见方的广场之中立大型九鼎铜雕,中为豫州鼎、周为八州鼎,再外为十二神雕,这是一个艺术群雕广场。倘若存今,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是中华民族古代伟大艺术创作的代表。用现代城市学观念审视,当年的武则天已在努力建设一座赋有高度文化艺术的城市——“神都”洛阳。保持“天阙”和邙山翠云峰相望的轴线,在此轴线上建设城市标志物;保护好“天河”、“天津”,造就生动的城市天际线,仍是今天的努力方向。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学家J.O.西蒙兹教授在《21世纪园林城市》一书中说:“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不在今天,而在古代,例如在中国,他们不仅考虑了与山水环境的和谐,考虑了与地下、地上能源的流动方向,而且还考虑了城市与天上

  2 隋唐洛阳城建设的经验对现代洛阳城

  市建设的启示

  隋唐洛阳城是洛阳城市史乃至中国城市史的“辉煌范例”,即使在今天,也不失为难可企及的“范本”。笔者认为,它对现代洛阳的城市建设有宝贵的启示。

  (1)借鉴“象天法地”、“天人合一”思想,建设和谐艺术“新洛阳”

  城市空间应与山水环境谐调以建设艺术的“山水城市”。吴良镛院士云:“城市是个巨大的艺术品。”钱学森院士说:“要请山水画家参与城市规划。”21世纪人类将进入艺术文化时代,城市建设也必须讲究艺术。对于洛阳来说,图3 隋唐西苑复原图 第26卷

  复杂星系的和谐关系。”注释这一立论的中国城市是洛阳。

  (2)借鉴“城苑一体”、“园居一体”经验,建设生态、园林化洛阳

  统亦有待传承,如:

  牡丹饮宴——唐时花宴已兴,进士及第,多在曲江池畔进春花宴。宋时洛阳亦如此。花时,风雅之士以在园中席间,歌舞管弦,吟诗作赋,循为常事。宋林洪《山家清供》云:“牡丹生菜。宪圣喜清宴,不嗜荤,每令后苑进生菜,必采牡丹片和之。”

  插花戴花——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宋时洛阳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处,以花为屏障。至于梁栋柱縅,皆以竹筒贮水,插花钉挂,举目所见都是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风俗第三》云:“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分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牡丹比德——花木比德,赋予人性,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孔子有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白居易称竹莲桂之“贞劲秀异。”对于牡丹,不仅歌其丽姿艳态,雍容华贵,同时也赞其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中说:“牡丹乃花中之王,惟洛阳为天下第一。”

  牡丹祥饰——以牡丹绘画、雕刻、烧瓷、编织者,装饰厅堂、家居,福祥人家,愉悦人间。

  此外,以牡丹为首的十大洛阳传统名花如:牡丹、梅花、迎春、桃花、杏花、樱桃、石榴、荷花、菊花、月季,都需要一步发展,所谓“家家有花””户户垂柳”的”花都”风韵,伊,洛二水贯里坊,寺庙园林遍城乡,年年花会等等升平景象,对于建设今天的洛阳最佳人居环境城市,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待借鉴、开发,用现代的自然观、人文观和科学技术手段予以升华、转化、重构,使未来的洛阳更加美丽!

  下方面:

  (1)建立隋唐城遗址展示体系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隋唐洛阳城的轮廓已基本清楚(如图1),从外廓城的发掘情况表明,整个城址南宽北窄,东城墙长7 312m,南城墙长7 290m,西城墙长6 776m,北城墙长6 138m,城垣基址宽15~20m。全城共设八个城门,东面和南面各三门,北面两门,西面无门。已勘察发掘的定鼎门、厚载门等,均是一门三道形制,其中定鼎门门址宽28m,东西两门道各宽7m,中门门道宽8m。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形成棋盘式布局。在洛河以南已探出南北街道十二条,东西街道六条,洛河以北南北街道四条和东西向街道三条。其中定鼎门大街是由皇城正南门(即端门)起经天津桥至定鼎门,为东都城的轴线,现存长度3 000m,宽121m。

  皇城:皇城围绕在宫城的东、南、西三面,东西两侧与宫城之间形成夹城,周围城墙仅西墙保存较好,长约1 670m,皇城城墙宽约14~16m。夯筑,内外砌砖。唐时又在夹城南端填筑了南墙,宽约9m。皇城南面西侧的右掖门也是一门三道。左右门道内有车辙,印证了当时“左入右出”的制度。皇城内还发掘了隋代的子罗仓。

  宫城和皇城周围的小城:曜仪城在宫城之北,狭长形,东西长约2 100m,南北宽约120m。圆璧城在曜仪城之北,呈矩形,东西长约2 110m,东端广590m,西端广460m。曜仪城北面的圆璧城南门,圆璧城北面的龙光门,均为单道门建筑。东城在皇城之东,城址长方形,南北长约1270m,东西宽约620m。东城之北有含嘉仓城,城址长方形,东西约615m,南北约725m。仓城中粮窖密集,已探出287座。在已发掘的六座唐代粮窖中,出土有铭砖,记载着仓窖在仓城中的位置、储粮数目、入窖年月及管理人员的官职和姓名。在第160号窖中还存有约50万斤炭化了的谷物,绝大部分保持颗粒状。含嘉仓城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为研究隋唐时期大型官仓的仓储制度以及粮食保管等,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对以上发掘的遗址,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可以逐步进行展示。

  (2)重建宫城内的部分标志性建筑

  隋唐洛阳城的“城苑一体” 、园居一体”规划建设是当时的城市社会需求,还没有像今天后工业社会“生态城市”,但在客观上造就了“生态城市”效果。今天,有人口达百万以上的洛阳城,要使城市的空气新鲜,就必须在周围群山建设大面积的森林公园,有森林围合的城市。目前,洛阳市已在环城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如位于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境内的周山公园,北面邻近洛阳市涧西工业区,东面和南面是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公园总规模达720hm。目前在部分区内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月月有新意、季季景不同,已初步形成了以春花、夏绿、秋实、冬枝的自然景观,以周山王陵为人文景观的公益性城市森林公园,成为镶嵌在洛阳城西南的一颗“绿宝石”。周山森林公园与龙门山、邙山等其他几个生态防护林区构成了城市生态防护林体系,在调节气候,防风滞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与隋唐时代“皇宫、官府、平民之家皆有园林”的洛阳城相比,仍难企及。当然那是自然经济时代人少地多的城市环境和生活需求决定的,今天城市人多地少,但是仍然需要从人居生态环境的最佳要求出发,致力于“园居一体化”建设。联合国早在1969年就提出社区每人应有4m绿地,城市每人125 m的绿地要求。这就要求,洛阳城市社区建设需高层低密度,以实现“城在山水中”,“家在园林中”,“人在自然中”的“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3)借鉴传统牡丹文化,建设新“牡丹城”

  2

  2

  2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洛阳有4000年的建城史、1500余年建都史,以及在这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历史城市文化。由于其千年京都地位,园林和观赏园艺发展迅速,各地及异邦经常进贡奇花异木、珍禽怪兽,如东汉、北魏在西域引进的夜舒荷、西王母枣、苜蓿草等。隋大业元年(605年),炀帝诏全国莳奇花异木,以实西苑。公共绿地亦为重视,隋时定鼎街两侧广植樱桃、石榴。唐宋时,卿相仕第园林毗连,各家更竞引奇花异木为尚。唐相李德裕在南方作官,时就为其在洛阳所居之平泉庄引进了大量南方花木。

  牡丹品种初始培育技术主要是嫁接。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载:“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且广。”《记》录引进花木66种。百花竞艳,“牡丹甲天下”,形成“花园城市”,或曰“园林城市”。自1983年举办牡丹花会以来,以花为媒,广交朋友,促进了洛阳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许多牡丹和花卉文化的发掘仍然不够,不仅古代的许多名花缺乏,而且相关的文化传

  3 加强古都保护,防止都城风貌的缺失

  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建都早、时间长、朝代多且连续性强的历史特点,因而有“古都之最”的荣誉称号,其它城市多难比拟。隋唐洛阳城,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是当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少有的大都市,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的城市建设曾产生了重大影响。

  1988年国务院公布隋唐洛阳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保护极为重要,但毕竟已是一个抽象的、整体保护的概念,地上遗物已不多见。因此,再现延续历史发展的脉络是为保护的关键。古城的遗留实体要珍惜保存,外在的空间、环境并求达到和谐,传达出洛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信息。隋唐洛阳城不可能重建,但是根据吴良镛先生所提倡导的“抽象继承”与“迁想妙得”的思想,可以把理念特征抽象出来,加上一些重要的实物再现,似应为一种创新与保护的道路。笔者认为, 隋唐城保护和利用的措施应有如

  隋唐城大遗址宫城轴线核心区域分布有应天门、明堂、天堂、贞观殿等隋唐城的轴线标志性建筑,布局集中,保存较好,资料显示,洛阳隋唐城宫城正门应天门遗址,经1980年和1991年两次发掘,分别发掘了西阙和东阙,夯土台基保存完好,东阙发掘还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重要考古发现之一。而明堂、天堂是唐代东都洛阳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目前,隋唐城宫城核心区内的几座标志性建筑位置已经明确,且已被围墙保护起来。目前, 国家文物部门和市政府划拨资金2.7亿元整治保护隋唐城遗址宫城核心区,但“由于整治涉及拆迁等繁复的工作,具体整治保护规划尚未出

  华中建筑13

  台。笔者认为,国家文物部门和洛阳市政府可以利用这笔资金,并吸纳社会资金,把隋唐城的保护、影视剧基地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结合,有计划地复原应天门、明堂、天堂、贞观殿等隋唐城的轴线标志性建筑,建造一个隋唐城主题公园,以部分地展示古城的辉煌(如图2)。

  (3)展示里坊遗址,部分重建“新里坊”据《唐六典》及《旧唐书》载,东都城内共103坊,由廓城内纵横街道所构成。现已探明洛南55坊,洛北9坊,其余无迹可寻。坊址平面呈正方形或近方形,长宽在500~580m,周围有坊墙,墙正中开门,门皆重楼。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龙区安乐镇,发掘了东都城洛南里坊区重要的里坊之一温柔坊及其南门遗址,对进一步研究隋唐时期的里坊制度、民居布局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鉴于里坊遗址与现代居民区有较大的重叠,因此,可有选择地展示部分里坊遗址,有的遗址可结合旧房和旧城区改造,运用”新古典主义”的手法,在旧里坊遗址上再建布局和风貌如旧,但功能现代的”新里坊”,如此,不仅可弥补洛阳的古城风貌的不足,而且有利于优化民居的居住环境。

  (4)“古今叠加”,再造新园林

  洛阳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发祥地,兴起于东汉,晋,尤其北魏时,以园竞富之风兴起,私家园林空前发展。隋洛阳西苑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皇家园林(如图3)。它开皇家大型水景园

  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唐宋时,洛阳公卿贵戚“号千有余邸”,家家筑园。苏辙说:“洛阳园林甲于天下”, 邵博说:“洛阳名公卿园林,为天下第一。”造园艺术影响日本、韩国,同时不少隋唐园林遗址尚存。笔者认为,可运用”古今叠加”的方法,再造新园林。即选取部分留存丰富,破坏较少,且与现代城市发展没有冲突的隋唐园林遗址,进行”叠加”式建设,法古而不泥古,尽量”遵古制”,复原旧园,对无法复原的部分,则”取古意”,或用现代手法加以创新再造新园林。

  如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五月在城西筑西苑,其中不少遗址尚存,且处于洛阳郊区农村,开发建设难度小,如合璧宫。《旧唐书》卷四《高宗纪》:显庆五年(660年)夏四月,“车驾还东都,命田仁旺、徐感造八阙宫于东都苑内。”五月“幸八阙宫改为合璧宫。”《元河南志》载:“合璧宫在苑之最西,当中殿曰连璧殿、又有齐圣殿。北据山阜,甚为壮观。”《旧唐书》云:“时帝幸合璧宫,是日还东都。”《资治通鉴》载:龙朔元年(661年)、麟德二年(665年)、咸亨三年(672年)弘道元年(683年)夏,高宗避暑于合璧宫。上元二年(675年)太子弘薨于合璧宫。”合璧宫在今延秋镇龙潭沟山坡上,殿堂遗址犹在,为消暑胜地,有旅游开发价值。

  建议对洛阳的古代园林遗址作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理清遗址与现代洛阳建设的关系,区别情况,分类处理,如可把园林遗址分为:可复原的;可部分复原的;可展示的;可表示的(不可复原的)等等,

  把古代洛阳园林纳入城市规划中,逐步建设,在增加绿地和园林的同时,有效地保护园林遗址,提高洛阳的文化、生态和旅游功能。

  在都城遗址保护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保护古城基本格局和风貌的同时,必须努力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空间,使相互支持的一面不断扩大,相互限制的一面逐步缩小。洛阳第一和第三期规划都体现了“撇开老城建新城(区)”的发展思路,有效防止了经济发展对都城遗址的冲击,得到领导部门和不少专家的好评,应该认真贯彻执行。必要时可通过严格的地方性法规对遗址进行保护,同时,也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文物保护、旅游业、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复杂关系;都城遗址布局结构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关系等等。此外,都城遗址保护区的建筑物的高度、体量、位置、形式、风格一定要与名城风貌协调,对此也要有明确的控制要求。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王铎老师的指导并提供部分资料,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王铎.洛阳古代城市与园林,呼和浩特市:远方

  出版社,2005:106-113.

  2 徐金星.河洛文化通论,上海:光明日报出版

  社,2005:752-755.

  第26卷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