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中教育> 高考>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9: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苏教版)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9: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苏教版)

考点规范练九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论黑与白

姜澄清

中国文人画的择色十分特殊,西方用色,时时在变,从未有千年一色的怪事。而中国选择水墨”,自唐至今,执守不变,这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共识,尽管每个画家用墨之法各异,却始终离不开这的涯限。研究现象诚然重要,而探索思想也有价值。数十年来,画史研究有潘天寿、俞剑华、郑午昌等的洋洋宏著,近人又有王伯敏推出画史,成绩斐然。而思想史、批评史这类,单篇短札虽时有见于刊物杂志者,长篇专著却付阙如。此或因画家多注重于技巧、风格的传承、兴替,而忽略思想和观念。今之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于经史罕有涉猎,故研究思想史势必难作画外考察。比如,中国画的空白”,石涛的一画”,谢赫气韵生动”,便不易在画内求解。

《老子》中用的最频繁的虚、无、静、默之类,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无不与黑白相通。大象无形”,“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相谐不悖的。这些言论暗示了黑与白的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简言之,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是拥有一切、无所不包的。

中国画最终走入水墨的玄界,其美学精神是早已规定了的,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种。文人们称书画曰墨戏。这”,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的游戏。他们遨游在玄妙的之灵界,同体,委实逍遥之至。

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但这”,不是颜料所加,而是纸的色。在三棱镜下的色光光谱,白为“100”,而黑为“0”,亦即处于两个极端。我们祖先虽不能以科学手段测得黑白的光度,但在实用上却得此精神。潘天寿先生云:“黑与白为至明朗、确实之对比,又为至高雅、质朴之配合,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又曰:“于黑白之外,又常配以醒目之红色,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极具古厚之意趣。民族性格使然。”(引自《潘天寿谈艺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潘公凯编)实用既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汉书·艺文志》著录之阴阳五行家著述,1 300余卷,占其总数的十分之一,仅此可见其流行之盛。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于无意中,竟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加之,其时虽独尊儒术,而黄老之学反大流行,在精神上,处于两极的黑、白最通玄学之门。黑白为阴阳之色征,故后世的太极图,其阴阳鱼即以黑白为色,为玄道之象征,“又与空无、虚静相通。在诸色中,黑、白最具玄理。

书画的空白前人论述已多,倘不从哲理入手去破译它,徒知以西方美学来加以分析,则必不能揭示本土艺术的美学精神。空白”,。空白展示了在寂无中无限开拓与博大的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2013823)

1.下列关于中国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人画有千年一色的怪事,比如选择水墨”,自唐至今始终离不开的涯限。

B.潘天寿先生说吾国绘画以黑与白为主色,即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是说一无所有的黑与白,拥有一切,无所不包,具有无边、无际、无限的表现力。

C.以黑白构染成像,是中国画用色的鲜明特色,黑白组合之艺术实用在远古,而理论却构建在汉,潘天寿先生所说黑白红相间远从彩陶始可佐证。

D.汉人以阴阳五行解色彩之构成、变化、性质,奠定了我国绘画色彩美学的原理。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关于中国画在择色方面执守不变的思想渊源的单篇短札、长篇专著时见于杂志。

B.“大象无形无状之状”“无物之物的精神是一致的,《老子》中用得最频繁的虚、无、静、默在语义与哲学精神上与”“是相通的。

C.研究中国文人画择色特点的思想史很难做画外考察,因为画家在习画的过程中,并不将读书放在第一位,他们很少涉猎经史。

D.文人们称书画为墨戏。这戏,不只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且是精神的、理性的、的游戏。他们在其中委实逍遥之至。

3.中国文人画贵黑白两色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荀子和韩非子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二者却分道扬镳,荀子对好利做出了的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是对好利进行事实描述,不作价值评价。

荀子的人性论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出发点,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并将这种欲求归纳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同时,荀子对其社会危害做了详细描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荀子·性恶》)在荀子看来,人的好利之心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导致争斗与社会动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荀子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最终对人性做了的价值判断,“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韩非子继承了荀子以利欲为人之本性的观点,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但是,与荀子直接将人性的好利恶害界定为不同,韩非子没有把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对于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韩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

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荀子与韩非子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处理方式。

荀子提出逆性的观点,主张对人性加以改造,“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要通过礼义”“法度”,对人的自利本性进行正之”“导之。在人性由恶向善的逆性的过程中,荀子特别强调人为即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养与践行,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

面对不变的人性,韩非子提出了顺性因情的主张。既然人性自利是人的自然本性,又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那么就只能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进行赏罚、制定政策、严肃法纪必须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荀、韩二人对人性的阐释都是着眼于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寻找最有力的人性论支持。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礼治的治国体系,而韩非子则在性私论的基础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国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荀、韩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两人在对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荀子做出的是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进行了事实描述。

B.荀子主张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对人性作的价值判断。

C.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主张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

D.韩非子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分析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这是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主张通过礼义”“法度”,对人性加以改造,这是一种将人性由恶向善引导的逆性观点。

B.韩非子在分析人性的时候,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没有把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

C.在人性处理方式上,荀子与韩非子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的。

D.韩非子顺性因情的主张,强调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3.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展开具体分析的?请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为什么我们竭尽一切心智,产品仍然无过于平顶的房屋、所谓现代化的人行道和笔直的街道这些令人压抑的东西,使我们每年都要外出避夏呢?我们在建筑上如此不成功,是由于我们过于讲求实用的缘故,但实用并不是艺术,目前的工业时代使这个情形更趋恶化,尤其是加固混凝土建筑产生之后。这是工业化时代的标志,将会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延续而延续。大部分混凝土建筑甚至于忘记安上一个屋顶,因为屋顶没有用处,他们如是说。一些人声称自己从纽约的摩天大楼看出令人振奋的美。也许确实如此,而我却从未看出点什么来。它们的美是黄金的美:它们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是百万巨款的标志。它们表达了工业时代的精神。

然而,由于我们每天要目睹自己建造的房屋,在里面消磨掉大部分时光,由于糟糕的房屋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自然就有美化这些房屋的要求。房屋对我们城镇面貌的改变是十分微妙的。屋顶并不仅仅是躲避日晒雨淋的屋顶,而且是影响我们对家的认识的东西。房门不仅仅是供走出走进的房门,而且是引导我们进入人们家庭生活、了解其中奥秘的开门咒。总之,我们在叩一扇色彩单调的房门和一扇金环朱漆大门时的心境毕竟是不一样的。

问题是怎样让砖块灰浆有一定的寓意,表达一定的美。我们如何赋予它一种精神,让它对我们说话,就像欧洲大教堂被赋予一种精神,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巨大的美和崇高那样。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最好的建筑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中国建筑看来是沿着一条与西方不同的道路在发展。它的主要倾向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在许多方面,它都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从梅花枝头获得了灵感:首先变换到书法上的生动线条,而后变换到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之中。不仅如此,中国建筑还辅以象征的意象。由于人们对泥土占卜(即抓一把泥土撒于地上,根据所成的形状判断吉凶)的普遍迷信,中国建筑引进了泛神论的因素,迫使人们考虑房子周围的风水。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其最好的体现是私人的住宅与庭院建筑,这种精神不像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那样直指苍天,而是环抱大地,自得其乐。哥特式大教堂暗示着精神与崇高,而中国的庙宇宫殿则暗示着精神的安详与宁静。

(节选自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1.下列对我们在叩一扇色彩单调的房门和一扇金环朱漆大门时的心境毕竟是不一样的这句话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扇色彩单调的房门会限制我们的生活方式。

B.一扇金环朱漆大门有着黄金的美,令人振奋。

C.具有一定的寓意、美的建筑影响我们的心灵。

D.我们要赋予建筑一种精神,让它对我们说话。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部分混凝土建筑甚至于没有屋顶,是由于我们过于讲求实用的缘故。

B.因为纽约的摩天大楼是百万巨款的标志,所以表达了工业时代的精神。

C.哥特式大教堂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表达着一种巨大的美和崇高。

D.人们考虑房子周围的风水,也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

3.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与西方不同的道路的具体内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和合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在我看来,“和合一词中的”,应该是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具备两个以上要素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倘若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了。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有可能发生冲突,也未必就一定发生冲突。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的状态。所谓”,应该是指多样性的统一,是指冲突的化解。显而易见,这种意义上的”,有别于”,故而孔子力主和而不同。要想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的心态,绝非易事,仅靠一种学说,显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学说。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三教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心态。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没有精神食粮,同样也活不成。道家的精神趣旨是想得开”;用两个字来说,叫作无为”;用一个字来说,叫作。道家的趣旨与儒家似乎相反,实际上互为补充。学会紧张,是一门学问;学会放松,同样也是一门学问。道家好比是药店,当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时候,光吃粮食是不行的,还需要吃药,上药店。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用佛教的术语说,“放得下就是看破红尘,去除我执和法执,把精神追求的目标定位在彼岸的极乐世界。佛教是一个精品店,它要化解人生中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使心灵得以净化。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儒道两家是中国固有的学问,主要是讲人生哲学。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告诉人们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唯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综合运用儒释道三家学问,连生死大关都能勘破,还不算是心态和合吗?儒道互补,讲出张弛和合学”;儒释道互补,进一步讲出生死和合学”;三教共同培育和合心态的形成。

(201011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关于和合文化,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作者认为,“和合文化是一种健全的心态,它涉及人的多种精神诉求。

B.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多种要素凑在一起才是”,只有而不发生冲突才能进入的状态。

C.孔子力主和而不同”,强调的是把人的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的状态,而不是简单的同化。

D.中国哲学可以解决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儒家讲拿得起”,道家讲想得开”,佛家言放得下”,三者互补,成就和合心态。

2.“在传统文化资源中,对于和合心态的养成,儒释道三家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A.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要把它们统一起来、协调起来,进入的状态,仅靠一种学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B.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分别满足中国人精神生活中某方面的需要。

C.只是单一要素,根本就谈不上”,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借以养成和合的心态。

D.儒释道三家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神趣旨,看上去有很多对立之处,但在精神实质上互为补充。

3.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书法艺术有文字传达信息的一面,也有作为艺术品供人欣赏的一面。中国当代书法以1978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家用电脑打字的普及,书法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减弱,而艺术欣赏的价值不断增强,这恐怕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种动向。

在这30年里,我们遇到了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的彻底变革,电脑打字正逐步把汉字这一书法赖以生存的根基毁掉。鲁迅在他的文章里曾经提到,20世纪20年代,人人都拿一支自来水钢笔,灌墨水写文章,报纸上有很多人都为这个话题争辩:我们的传统就是用砚台磨墨蘸毛笔写字,都用洋人的东西,这是不是数典忘祖。鲁迅说,再义正词严的民族精神、民族主义,也抵不过使用的方便。所以,毛笔和砚台还是被扫地出门了。

过去,书法是一个全民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文化技能。只要是读书人,就必须得学会写字。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书法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考试成绩的重要依据。当然,书法的重要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能够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胸襟和趣味,是其人格灵魂的外化。看到一个人的书法,即使从未见过面,也能从中想象出书者的精神风貌。书法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材料——笔、墨、纸、砚,伴随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许许多多优秀的知识分子,也把自己的智慧投入到书法中,从中寄托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因此得到不朽的声名。

但随着科技进步,书法逐渐退出实用舞台,但其审美欣赏功能不断强化。书法从一个人人必须掌握的文化技能,迅速地被赶出实用的汉字书写的舞台。书法就是在现代文明下,不断地挤压、节节败退。书法家很郁闷,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于是在书法的艺术部分加以强化,使得书法被文字书写舞台赶出去的同时,能够在艺术的领地里找到一块绿洲。

因此,最近30年是书法从写毛笔字转向一个艺术门类的过程。如今,书法作为艺术品,评价它好不好,其功力深厚只能占60,创意、风格,以及作品里面所施展的匠心,这种复合的能力占40分。这个评判标准和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是一样的,但只有书法史从实用中间而来,所以我们习惯于用毛笔字来判定书法作品的优劣。

一个普通的书法家,顺手就可以写书法,其作品的点画笔墨工夫,甚至可以与古人媲美。但是,今天的书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打开《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这些经典之作,无论是王羲之在流觞曲水的得意中,还是颜真卿在追忆哀思的悲愤中,或是苏东坡在孤独寂寞的惆怅中,他们情之所至,遣兴书写,带有强烈的体验性,至纯至真,造就了千古卓然的地位。

一个成功的书法家,不能以一种个人风格慢慢锤炼,要善于和敢于与自己拧着来,怎么难受怎么做,怎么不舒坦怎么做,这种选择会很痛苦,但最后一旦成功了,其欢悦也是无可取代的。

古代的书法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多是自己的诗文创作。当代书法作品则主要以抄录前人的诗文为主,自己创作很少。很多书法家只关心写得好不好,不管写什么内容。这对于书法来说,就是把它的文化根基抽空了。这可能是当今书法家的一个致命弱点。

其实,回过头来看中国书法史,书法,从来都不只是高高挂在墙上供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大家最为熟悉的经典名作——王羲之的《兰亭序》,便是当年文人聚会之后,王羲之写下的一篇散文,说的是当日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而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颜真卿《祭侄稿》,是颜真卿为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儿季明所写的祭文。字里行间,还能感受到他书写时由克制到不能自已的悲痛。

这些书法作品,在其高超的艺术技巧之外,也更因为其真情实感,而被后人称颂。而今天的我们,也正是通过它们,来感受过去的人与历史。而这些,正是今天书法家们思考的,书法在作为一门艺术之外,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1.对于书法艺术,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20世纪20年代,传统的书法就遭到了极大的冲击,毛笔和砚台被自来水钢笔所取代,书法的实用功能日益减弱。

B.书法能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胸襟和趣味,是一个人人格灵魂的外化。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因此得到不朽的名声。

C.书法作为艺术品,要从功力、创意、风格以及作品里面所施展的匠心等方面加以品评,这与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是一样的。

D.一个成功的书法家,既要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精神,更要善于和敢于与自己拧着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已经毁掉了汉字这一书法赖以生存的根基,书法的实用功能进一步减弱,而艺术欣赏的价值不断增强,这恐怕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种动向。

B.书法曾经是一个全民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文化技能,在过去的科举考试中,书法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考试成绩的重要依据,这也是书法的一个重要意义。

C.书法在现代文明不断地挤压下,已经迅速地被赶出实用的汉字书写的舞台,但与此同时,书法家在书法的艺术部分加以强化,使其能够在艺术的领域得到发展的空间。

D.一个普通的书法家的书法水平可能可以与古人媲美,但是如果没有蕴含强烈的情感内容,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的。

3.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文章对现在的书法艺术家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


考点规范练九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1.C 解析:潘天寿先生所说的话只能证明实用在远古”,不能证明理论却构建在汉

2.B 解析:由第2段的相关内容可知,该项表述正确。A,原文中是说长篇专著却付阙如C,原文今之画家”,少了今之”,范围扩大。D,原文不是世俗人间的悲欢离合,而是精神的游戏、理性的游戏、的游戏

3.中国文人画贵黑白,反映了社会共识:①画者涉猎经史,熟谙其思想价值和哲学精神:《老子》虚无静默和黑白相同。民族文化思想的强大驭控力导迫着绘画选择与自身同一血型的色种,规定了美学精神”:称书画为墨戏,空白是在寂无中开拓与博大。在实用中明了处于两级的黑白:汉代黑白最具玄理。

二、1.C 解析:原文第3韩非子继承……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C,“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错。

2.B 解析:“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无中生有。

3.文章以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为写作中心,分别从价值判断和人性处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1.C 解析:A,意思对,但不是这句话的含义;B,金环朱漆大门并不代表黄金的美;D,意思对,但不是这句话的含义。

2.B 解析:B,前后无因果关系。

3.①中国建筑的主要倾向是寻求与自然的和谐;②中国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和平与知足。

四、1.B 解析:B,原文相关信息是即便发生冲突,也未尝不可以化解。成功地化解冲突,便进入了的状态

2.C 解析:C项中所以中国人同时信奉儒释道三教”,这属于无中生有。

3.儒释道三家帮助人们养成和合的健康心态。

五、1.D 解析:D,“只有…………”这个说法太绝对。

2.A 解析:“已经毁掉这个说法不正确,原文第2段是正逐步把汉字这一书法赖以生存的根基毁掉

3.①要敢于突破自己,有高超的艺术技巧;②要重视所写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③要融入真情实感。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